-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空间现代城市脆弱神经与御灾堡垒
地下空间现代城市脆弱神经与御灾堡垒
导读:虽然在地下空间的建造与使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提升机械技术,不断地吸取地下灾害的教训,地下空间的设计与建造也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青睐,但由于地下空间结构的特殊性,迄今为止,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工程损失的地下空间灾害已不胜枚举,触目惊心,因此必须制定十分严格的地下空间防灾标准。同时,拓展地下空间的开发领域和利用效率,也是缓和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举措。
一、地下空间开发世纪的欣喜与隐忧
当城市由古罗马时代的主教城市演变成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后西欧城市的大规模兴起,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领域正越来越宽泛,诸如采矿运输、屯兵储粮、贮存能源、建造陵墓等。有专家从建筑发展史角度开言,19世纪是一个造桥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地面建设发展的世纪,21世纪则是一个地下空间利用的世纪。的确,在相当部分城市日渐“老龄化”的今天,城市的大部分空间都已被建筑物所掩匿覆盖。
(一)开发地下空间的国际共识
受制于城市天际线与高密度组团的发展,人们只能冀望于地底下发掘新的空间,这使现代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并迅速成为有效缓解城市人口遽增、交通拥堵、市政建设、防灾赈灾等的重要途径,甚至因此产生了像人们趋之若鹜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样的为拓展空间而设计的连接古老宫殿地下通道的晶莹地标。在国际上,1977年在瑞典召开了首次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1996年秋在日本仙台成立了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所通过的《东京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的口号;1997年在蒙特利尔召开了第7届国际学术会议;2005年在莫斯科召开了主题为“地下城市”的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在中国深圳举行了国际地下空间组织年会,主题是“建设地下空间使城市更美好!”
(二)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界趋势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城市地下空间的建造开发与利用管理正呈现国际化趋势。例如在欧美地区,英国伦敦竭力发展特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城市地铁;法国巴黎利用几世纪前废弃矿穴资源构建城市地下水道、共同沟、防空???施,将到发交通与通过式交通一并安置在道路地下,形成立体化城市;美国波士顿则建成了高架道路地下化的浩大市政工程;加拿大蒙特利尔为了抵御寒冷的气候,开发了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特别是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在亚洲,日本政府曾提出“要把一个日本变成十个日本”的口号,为此大阪在1957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唯波地下街”,东京则在1992年建成了在世界各大城市中排名榜首的共同沟;上世纪70年代末,韩国首尔在东西向的清溪川河上添加盖板,改建成一条“地下河上的城市快速干道。我国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源于50年代的人防工程,进入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转入地铁建设的新时代,城市交通隧道与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地下空间在市政民防、交通商业、贮存生产等方面获得综合性的规划与发展。
(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艰难
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减少城市污染、减轻城市灾害、延长城市寿命,其密闭良好与温度稳定的防护功能还有助于城市环境的低碳低噪。但由于地下空间建筑处在岩土中,且要防备地震灾害、战争灾害、工程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交通事故、海洋灾害等,因此施工技术要求很高,一次性投资成本很高。地下空间与自然日光、人伦常态的不一致,使得无论是施工阶段或运营阶段,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或自然或人为,都会导致比地面更严重的后果。而封闭的地下空间若发生灾害,往往有七方面不利因素:一是出口少,容易失去方向感,心理恐惧程度容易放大;二是灾害发生后主要是人工照明,能见度降低,不利于人员疏散;三是火灾发生后蔓延迅速,排烟控烟都比较困难,不宜疏散人员;四是疏散和避难大多需要垂直上行,体力消耗很大;五是地面积水灌入后,难以依靠重力自流排水;六是地下建筑结构对电磁波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不利无线通信,影响救灾指挥;七是地下室建筑还对上部建筑物构成很大威胁,经常会拖累整个建筑物受灾。因此设计建造与生活艺术完美相融的城市地下空间,不仅印证城市与时俱进的幸福表达,同时还证实城市孜孜以求的生命关怀。
二、地下空间利用中的灾难和诱因
按照现代功用,地下空间的利用大致分六大类:一是基础设施,包括地下管线、地下变配电所、水泵房、共同沟等;二是物流设施,包括地下仓库、装卸车位和停车场地等;三是经营场所,包括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体育馆、音乐厅、商业中心;四是人行通道,包括过街通道、地下街道、地下中庭、下沉广场等;五是机械通道,包括地下快速路、车库连通路、下穿道路、轨道通道等;六是运输枢纽,包括铁路枢纽、公路枢纽、能源枢纽、管道枢纽等。由于地下空间结构的特殊性,迄今为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