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野下视唱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符号学视野下视唱教学

符号学视野下视唱教学   摘要:符号是人或人类社会的本真存在方式的显现。乐谱作为“认知符号”和“审美符号”在“能指”与“所指”上存在着“乐谱”—“音响”的“二元关系”和“乐谱”—“音响”—“情感”或者“意义”的“三元关系”的差别。这必然导致视唱过程中对乐谱理解上的多义性甚至歧义性。视唱教学中,对乐谱符号编码与解码的片面性导致乐谱解读上“人”的缺场或“意义”的缺失,从而导致“音响悖论”或“情感悖论”。从符号学的视角反思视唱教学中乐谱作为“认知符号”和“审美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为正确理解视唱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而提升视唱效率、提高视唱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符号学;音乐符号;视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1.013   作者简介:张业茂(1965~),男,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武汉 430079)。   收稿日期   符号是“指号、指号的对象和指号的解释之间的合作”。①只有当符号与所指事物具有一定关系的时候它才能被称之为符号。符号的性质是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它本身的任何一种特质决定的。而且,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约定俗成的。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从语言学出发创立一门研究符号的科学semiology,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创立的符号学则称为semiotics,两位被公认为现代符号学奠基人。②符号学的方法就是从语形、语义、语用及其相关性上去研究符号及其形成的一些基本概念,再推及于整个符号系统,逐步建立一个讨论一般符号的理论体系,用以分析人类的各种符号构造与运作。于是符号学就成为了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方法论。借助符号学的方法解读乐谱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试图揭开视唱教学的神秘面纱,更好地促进视唱教学正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一、音乐符号的编码——乐谱的符号意蕴   音乐成为一种“符号”,是以乐器、音响制造、文字或乐谱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符码”,也是一种“有意志传达”和“无意志传达”的“声音符码”。\[1\]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各种文化中都存在一个特殊的“音乐”概念,很难做到与汉语的“音乐”或英语的“Music”完全对应,但是,各种文化中的“音乐”概念,都建立在由个人和各群体以文化接受的事实基础之上,“并与其音乐的声音和态度以及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所以,如果从“存在”角度看,“音乐”之“在”,同时“存”于音乐的“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可归纳为三种方式③:   1.自然之“在”   即以“经组织的声音”形态而存在的“有声之乐”。④这是音乐作为“音响”的最本真存在方式,属于音乐的“事实领域”。   2.符号之“在”   以“乐谱”、“文字”、“图片”、“乐器”等符号形式存在的“符号之乐”。这是音乐作为“知识”的存在方式。其“所指”属于音乐的“事实领域”;其“能指”如果以“音响”为对象,则属于“事实领域”,如果以“意义”为指向,则和“意指方式”一样,涉及“价值领域”。   3.意义之“在”   以“思想”或“观念”存于音乐实践的精神活动之中的“意义之乐”。这是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产物的存在。它不仅仅只是指少数的《四分三十三秒》一类“观念音乐”,还包括任何音乐实践中关于音乐的“想象”与“意义”的建构活动。“意义之在”已经穿越音乐的“事实领域”,进入音乐的“价值世界”。   这三种存有形态之间既具有某种层级关系,又共同构成了“音乐”的血肉之躯。⑤如果说,“自然之在”是“音乐”的“肉身”,那么,“意义之在”则是“音乐”的“灵魂”,而“符号之在”是流淌的“血液”,向音乐的“音响”输送着“意义”的养分。也可以认为,“符号之在”是一个中介,是实现音乐的“音响”与“意义”互相转换的桥梁。   于是,乐谱作为音乐的“符号之在”之一,其符号化过程就存在两种理解,或者说,乐谱成为符号的编码过程存在两条路径。其一,作为“认知符号”,乐谱作为“能指”,其“所指”就是音乐“音响”。在这种编码方式中,音乐首先表现为一种“音响”现象,乐谱是“音响”的“文本”存在形式,是一个“自足体”。这一自足体中的音乐记号作为书写要素并不就是“音乐”,甚至不是它的反映,仅仅是一段摘要而已,只有以音响形式表现出来的才是音乐(西奥昂)。也就是说乐谱是音乐“音响”的编码。其二,作为“审美符号”,乐谱作为“能指”,其“所指”就是音乐的“情感”或“意义”。在这种编码方式中,音乐是一种意义或情感符号,音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意义,这种情感或意义是通过“激发”、“体现”、“表明”而实现的,也是一种审美过程。乐谱是对这种审美过程中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