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斌创作是生命沉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廖建斌创作是生命沉淀

廖建斌创作是生命沉淀   故事是慢慢成长的,创作或许需要生命的沉淀,他需要等待,而他有的是耐心   “有人说,作家不是培养的,我们就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予学生们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并辅以指导教学,想做一个试验,看看作家是否能够培养出来,我们觉得,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廖建斌   春暖花开的季节,解放军艺术学院校门口出入的学子们有的已经穿上了春天的T恤。文学系副主任廖建斌依旧一袭墨绿军装,消瘦、挺拔、帅气而庄重,言行举止间透着浓浓的军人范儿——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基层部队8年,之后考研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教学管理工作到主抓文学创作,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已经呆了15年了。军人生涯,文学创作,成为廖建斌生命中重要的两条主线,它们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生命经纬度。   文艺青年成长记   如同很多作家一样,廖建斌的文学梦也是始于中学时代,语文课不知不觉成为他的最爱,写作文也成为一种享受,他的才情与文思很快被语文老师发现,老师的鼓励与期许一定给了青春期的他很多肯定与信心吧。多年后,他依旧能够记得这样一幕:老师对他自制的作文薄上的打油诗赞许有加,并在课堂大声宣读:茅庐集锦——身居茅庐里,心在天下行,写下锦绣篇,千古高风吟。   来自江西九江的廖建斌在1986年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军校就读图书情报专业,成为全军首届图书情报学专业本科学员。“所谓图书情报学,通俗点说,就是图书馆学。”廖建斌又笑着补充,他挺爱笑,笑容中透着质朴。   虽然专业与文学不搭界,但是文学情愫却一直都有,在大学里,他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1988年,他写的一首诗被《诗刊》发表,他依然记得第一次领到稿费的心情,“很激动。”稿费10元钱,对当时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过,一切物质上的丰厚都比不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作品被印成铅字时的那种精神上的愉悦。   此后保持着陆陆续续的创作,诗歌,散文,常有见报,是标准的文学青年。四年大学很快结束,他被分配到某基层部队。“做过指导员,副教导员,换过好几个???位,在基层呆了8年。”留在记忆深处的是在重庆北部通江县某连的那8个月当兵锻炼的经历。“那是一个通信连队,住在大山深处,地处偏僻,环境也比较封闭,坐上8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才能走出大山。”廖建斌回忆着。可就是那段山坳里的生活,让他记忆深刻,静谧的山谷中,山峰嶙峋着,20多岁的青春与梦想在寂寞里疯长,天是那样远,夜是那样黑,心却是滚热的——“嗯,有一天,我会以那座山里的和小县城的生活为背景,写一篇小说的。”廖建斌沉浸在回忆中,任何一段生活都不是白白经历的,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待着馈赠。或许,大巴山深处的那段生活,未来也会在廖建斌的人生中开出耀艳的花。   再次走进校园,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廖建斌看来,真是有些偶然,不过,偶然中一定存在着必然。那一年,他在昌平郊区某部队工作,偶然间进城与同学聚会,听说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招研究生。说者无心,听者怦然心动,自中学起的那个文学梦又一次蠢蠢欲动。“为何不试试呢?”从听到这个消息到考试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买书,复习——然后,就成为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研究生中的一名学生,师从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朱向前老师。   军艺学生生涯的四件事   “在上研究生三年间,我一共做了四件事。”廖建斌说,撰写了毕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军旅长篇小说审美范式论略》,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后被收入多本军旅文艺研究精选或研究生优秀论文选;完成了长篇小说《灵朽》的创作并出版;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军旅文学50年》的编写工作;参与了大型文艺史料“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1949-1999)长篇小说部分的编辑工作。   小说《灵朽》是廖建斌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作品的内容简介上有这样一段话:“流欲若此,必有浊源不竭。该作以一个锋利的诚实,探入欲海横流下的当代青年正在深度崩毁的精神世界,直趋底蕴,触目惊心……”有作家看完小说后写下了如下读后感:“廖建斌与陈佶、倪妮等(书中的主人公)是同龄人,有着不少相同的生活经历,以他为点辐射出去,就是《灵朽》整个叙事场。现实的强劲冲击,同龄人的精神历程,让廖建斌生出了揭开人性伤疤的勇气和良知。在叙述中,廖建斌采用了双向并行、让过去和现在进入共时状态的手法。陈佶(男性)追忆过去,倪妮(女性)行走于现在,虽然时空不同,姿势、足下的泥泞和眼前的风景却几乎一致。这是一种匠心的暗示,这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的。”书中主人公那些焦灼,迷茫,疼痛的情绪,不也是现实生活中在都市红尘欲望中奔走的人群吗?那样深刻的人性揭露与老辣凌厉的笔触,这真是彼时才刚刚过而立之年,还在校园内学习的廖建斌笔下的世界吗?是的,当然是。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