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电影与现实”看科幻片审美建构
从“电影与现实”看科幻片审美建构
[摘要]科幻片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想象融为一体的产物,是类型电影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审美特征的重要类型。科幻片通过营造亦真亦幻的视觉画面,通过哲理情思的倾诉和表达,向电影观众们传递着人类深层次的审美情感。科幻片是人类现实危机的心理转移,是技术恐惧、末日恐惧、公共卫生安全等各类社会恐惧的深层折射,是现代科技文明的深刻反思,亦是现实情感的超现实讲述。科幻片虽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但却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忧思,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科幻片;审美建构;技术恐惧;公共安全;基因融合
基金项目:
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JXGG201310)。
“科幻片是以已经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为基本依据,通???艺术家的神奇想象,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展现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科幻片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诞生的电影类型之一,其对虚拟世界的想象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之上。科幻片自诞生之初起,就以奇观化的视觉效果吸引着观众的注意,极大地拓宽了银幕上的审美天地。从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到今天的《变形金刚》《阿凡达》,科幻片始终致力于营造一个亦真亦幻的视觉世界,向电影观众展示融汇了特技、想象与审美的神奇画面。当我们剥除其科学幻想的外壳时,科幻片深邃的哲理内核同样能震颤我们的内心世界。
一、现实危机的心理转移
20世纪30到40年代,科幻片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科幻片偏爱带有恐怖、怪异色彩的科学怪人题材,《科学怪人》(1931)、《化身博士》(1931)、《飞侠哥顿》(1936)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在经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怪人所带来的恐慌转移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由于失业、饥饿甚至死亡而导致的惶惑不安的情绪。影片《科学怪人》中,科学狂人弗兰肯斯坦博士利用不同尸体上的部位创造出来一个面目丑陋的怪物。这具新的生命体在人们的嘲笑、歧视中仇恨一切,想毁灭一切,显示出可怕的兽性。人们制定出消灭怪物的计划,最后弗兰肯斯坦与自己创造的怪物同归于尽。怪物最终被消灭的结局,抚慰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紧张不安,也似乎印证着人们现实境遇中的一切困难终将被消除的心境。
接踵而至的50年代以及60年代期间,科幻片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的科幻片大多以外星人或核战争为题材,好莱坞科幻片在此阶段出现了《地球停转之日》(1951)、《惑星历险》(1956)、《太空登月记》(1968)、《2001太空漫游》(1968)等大量佳作。导演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用波澜壮阔的太空旅行演绎了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被人猿抛向天空的骨头幻变为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这一史诗般的蒙太奇向观众展示了百万年弹指一挥间的豪迈。人们被二战后的冷战阴霾所笼罩的压抑心理,在星际旅游的幻想中找到了突破的出口。核战争、世界霸权的争夺在浩瀚宇宙中犹如沧海一粟,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渺如烟云,生命像一则寓言,一切的争夺都敌不过时间。
怪物恐慌转移了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恐慌,而关于宇宙的沉思和遐想则转化了现实社会的冷战阴影,科幻片在现实危机面前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壮大的心理契机。
二、社会恐惧的深层折射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对极权国家的恐惧催生了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的话,那么90年代末期人们对技术的恐惧以及对2000年世界末日的恐惧则导致了影片《黑客帝国》(1999)的诞生。《黑客帝国》中,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但机器人叛变,与人类爆发了战争。在人类反抗组织的带领下,尼奥成为救世主,打败了在矩阵中无所不能的特工。正如美国科幻作家布鲁斯·斯特林所说:“技术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就像城市一样,就像法律和政府一样。”《黑客帝国》中的虚拟世界向观众呈现了这种技术发展的偏执性,并以一种预言的方式展示了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弊端。从当前网络爆炸的速度来看,影片中的生活方式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黑客故事的背后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计算机与网络世界的深层忧虑,而“黑客精神”则成为人类反抗技术统治的象征。
相似题材影片《机械公敌》(2004)同样将技术发展与人类反抗技术的激烈冲突呈现在我们眼前。中央控制系统“薇琪”自以为是地实行“人类保护计划”,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系统完全不受人类操控,整个城市顷刻间被机器控制。影片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放置在假想的未来环境中,在展现未来世界巧夺天工和绚丽纷呈的同时,让观众于惊险刺激之余,思考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即将面临的社会危机。
现代人生活的社会可谓危机四伏,人们心底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忧虑无处不在,以《恐怖地带》(1995)、《12只猴子》(1996)为代表的病毒元素科幻片深刻诠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