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第三讲 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情绪学说 四、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重点: 三 理解: 一、二 了解: 三 一、概述 ※(一)定义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 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 为、情绪唤醒和情绪刺激的认知 等复杂的成分。 导致不合理情绪的原因有: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观念,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herapy,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ve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一、概述 (二)情绪情感区别与联系 区别:1、情绪这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而情感只用于人类,特别在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常用此概念,动物一般不用。 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当某种情境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则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3、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也不明显。 联系:1、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一、概述 (三)情绪情感与需要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是由需要是否获得满足产生的体验。得到满足会引起满意快乐等体验,反之则会不满、厌恶、惊恐等。 二、分类 ※(一)情绪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1、心境(mood):具有渲染性、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通常称为心情。 这种情绪状态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2、激情(intense emotion):短时间的、猛烈而爆发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过度压抑或对立意向的冲突所引起。激情既可以是正性的又可以是负性的。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3、应激(stress):有危险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突发的重大事故,面对死亡、亲人意外伤亡及躯体严重损伤都有可能造成机体高度的情绪反应,并伴随生理功能的剧烈改变。 二、分类 (二)情感分类 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活动感。 三、情绪学说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感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于1884年和1885年不约而同地发表了见解相同的学说,被人称为詹姆士—兰格学说。 他们认为,在客观环境刺激之后,首先发生身体外周的变化,然后才引起自身的体验(情绪)。 三、情绪学说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 认为丘脑是情绪的中心。当丘脑接收到能够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信号后,同时向大脑皮层和植物性中枢转发信号,经过一系列神经过程产生情绪体验、行为变化和生理反应。 此学说强调了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但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及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 三、情绪学说 (三)沙赫特的认知学说 此学说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不单纯的决定与外界刺激和机体内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