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孜巴西古城掩埋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古孜巴西古城掩埋历史

通古孜巴西古城掩埋历史   新和县东南面茂盛的红柳滩中隐藏着一座废弃已久的古城遗址,据说,站在高处鸟瞰古城及其四周环境,古城周围还分布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及建筑遗迹,它们就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环绕着通古孜巴西古城,形成了一个以通古孜巴西古城为中心的古代文明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一种巧合或是视觉误差,还是的确如人们所看到那样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呢?仲夏时节,我探访了这座古城以及一些散布在沙漠中的其他遗迹。   通古孜巴西   当通古孜巴西古城高大的城墙残垣从茫茫的红柳滩中跳进我的视线,我着实吃了一惊。登上八九米高的残断的城墙,居高临下,放眼古城四周,我开始为这座曾经伟大的城市感到骄傲。   通古孜巴西的一种说法是“众城之城”之意,也就是说通古孜巴西古城是这一带所有城市及遗迹的中心所在。那么这座现在看起来依然显得巍峨壮观的古城,究竟是何人所建,最终又是如何毁损而被抛弃的呢?   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探险家来到塔里木盆地,进而掀起这里的考古探险热以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包括通古孜巴西等遗址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是最早考察通古孜巴西的学者之一,黄文弼认为该城是唐代城市,他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这样写道:其墙址均为土砖所砌,有开元钱币散布,陶片亦属于唐代,则此一带遗址,时代可能相当于唐,而以通古孜巴西为一政治中心区。   黄文弼先生作出这样的结论,其依据主要是通古孜巴西曾出土唐朝大历年间的残纸、李明达借粮契、白苏毕梨领屯来状、太元铜钱等文物以及相关的史料文字。   近年来,自治区文物考古所一些专家,通过不同途径先后来到通古孜巴西以及周边区域,对这里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作出了相似的结论。但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除了伯希和、黄文弼等人有限的文物考察和发掘之外,目前,考古工作者还没有对通古孜巴西古城及其周边遗址进行过正式的挖掘和研究工作。   单从自然方面的原因来看,有学者认为,通古孜巴西的荒废与当地最大水系渭干河的改道有着直接关系,也有人认为,在没有对通古孜巴西正式发???和研究以前,除了政治中心转移直接导致了通古孜巴西的衰落以外,其遭到废弃的原因还有待专家学者进行考证。   红柳花开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塔里木盆地是干旱和荒凉的,塔里木盆地许多古代文明的消失都与环境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楼兰、米兰、营盘、尼雅等等,然而,通古孜巴西遗址的现状却同以上被沙漠掩埋的古代文明完全不同。这里的植被之茂盛超乎我的想象。   通古孜巴西位于新和县和沙雅县交界区域,距离两县县城的路程都在40千米以上,在这两个县城当中凡是对通古孜巴西比较了解的人,提起这座古城除了会说到这里的红柳和野猪之外,往往还会讲一些在当地容易迷路,经常无端下起大雨等怪事。   我们在接近通古孜巴西的红柳林时也迷失了方向,好在我们准备充足,尤其是我们的车辆越野性能优越,根本不用担心陷进浮土以及红柳挡道而失去方向,我们便以太阳为参照物,径直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这一招果然有效,不一会儿,通古孜巴西古城便从高达2米以上的红柳林中显露了出来。   通古孜巴西四周不仅红柳异常茂盛,红柳林中还分布有大量的梭梭、骆驼刺、骆驼蓬、胖姑娘等植被。据说,进入秋天,红柳花开最旺盛的季节,通古孜巴西古城的城墙都能够被鲜艳的红柳花映照成红色。按照常识,干旱的荒漠区域是不可能出现如此茂密的植被群落的,那么这些植被是依靠什么法力生长的呢?   新和县科技副县长邢春林在调查渭干河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整个通古孜巴西古代垦区都是设立在渭干河冲积形成的平原上,这种情况使得这里的土地异常肥沃。据说,近年来,距离古城不远处开垦的耕地也非常肥沃,有些农民种植棉花、玉米等作物甚至不使用任何肥料就能获得稳定的产量。这种现实给邢春林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有了肥沃的土地,再加上经常莫名其妙地降大雨,荒原上植被茂盛的答案自然也就明白了。   我在沙雅县期间,无意间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沙雅县夏季常常出现严重的冰雹灾害,为了预防冰雹,沙雅县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沙雅县人工影响天气的方位恰好就在通古孜巴西附近,通古孜巴西的怪雨很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千年葡萄园   2005年12月,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平等人,考察完通古孜巴西遗址之后,继续向南,进入沙漠区域。他们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考察耸立在沙漠中的塔什吐尔烽燧。张平没有想到,这次简单的调查活动,竟然发现了一座被沙漠埋藏了上千年的葡萄园。   我们离开通古孜巴西遗址后,便驱车向着塔什吐尔烽燧驶去。钻出红柳林之后,我们的向导、新和县文物管理局局长程建军提醒我注意地貌的变化,所见土包林立,坑洼不平的自然地貌似乎像是经过刻意修整过的样子,变成了平整的大平地。   程建军说,这里很可能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