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声乐发展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声乐发展之路

试论中国声乐发展之路   [摘要]悉心研读我国音乐史料,可看到中国声乐的发展道路崎岖而艰难: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唱法问题”的争论,随后声乐界持续多年的“土洋之争”,到“新的中国唱法”命题的提出,老一辈声乐家执着奋斗而提出创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宏伟目标;从80年代“中国青年歌手声乐大奖赛”三种唱法的设立,到三种唱法最终不能顺应大众的审美需求,于是“模糊唱法”的新概念提了出来;从2001年中国首届“金钟奖”声乐大赛上三种唱法被取消,到200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大赛”上规定所有选手必须唱一首中国声乐作品,到2004年“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和出现,再到中国民歌最终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风采。经过整整半个多世纪的不懈追求,中国声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   [关键词]声乐艺术;中国声乐学派;三种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092-03   通过对我国音乐史料的研读,笔者发现其实关于中国声乐发展方向的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整个音乐界就已争论不休了。《人民音乐》1950年第4期发表了12篇文章,都是有关这个话题的。其中,《“唱法问题”笔谈第一次总结》一文提到了“建立中国的新唱法”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如何建立的问题,有人主张建立在西洋的传统唱法基础上,有人主张建立在中国民间唱法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归纳为六点意见。①   就“中国新唱法”的论争沸沸扬扬,虽说是初步归纳出六种意见,但中国声乐的道路究竟应怎样走,还没有结论。   郎毓秀的文章《谈谈“洋嗓子”问题》②认为,“洋嗓子”的“洋”字是因为洋嗓子本身就是源自西洋,并要遵循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最终使声音听上去“洋气”十足。而“土嗓子”则是凭借自然的人声不加人工的训练和雕琢。她在文章的末尾希望“洋嗓子中国化,土嗓子科学化”。但汤雪耕却提出:“关于唱法问题的‘洋嗓子’、‘土嗓子’这样的提法我不同意。实际上,‘洋嗓子’与‘土嗓子’已不能包括今天中国的唱法问题的内容,而不过是唱法问题的代词而已。今天中国的唱法问题,已经从嗓子问题发展开来,具有更广泛、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而成为‘新的中国唱法’这么一个命题。”③   既然“新的中国唱法”命题已然提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训练声音,使之能与“新的中国唱法”名称相匹配,既不同于西洋唱法,又不同于民族唱法。于是一大堆新的、亟待解决和回答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唱法与发声法有什么区别,其间的关系如何”,“歌唱上的风格问题是什么,风格的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它与发声法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科学的唱法,什么是不科学的唱法,决定唱法上的科学与不科学的标准是什么”等。④   喻宜萱在1953年第6期《人民音乐》发表的题为《我对发展新的声乐艺术的初步认识》的文章中说:“我们的发声法,一定是要合乎于科学原则,也就是合乎生理和物理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继承民族唱法中的优秀传统,并学习苏联和西洋唱法中的先进技术经验来创造新的民族风格。”⑤这篇文章花了较大篇幅论证了“学习西洋和学习民间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相辅相成的”,希望“声乐界的同志们,在新的歌唱事业的建设上,更加团结,互相关心。希望作曲家们多创作一些歌曲,并且能在词曲的结合上加以必要的照顾”。⑥   但是到底要给冠以“中国新的唱法”一个怎样精确的称呼,却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金紫光在《关于唱法问题的发言》中说道:“我对唱法问题的第一个意见,就是不要偏执于墨守中国唱法或西洋唱法,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要坚持一定要用土嗓子或者洋嗓子。归根到底,真理只有一个,也许这个真理的内部,包括了两方面的意见,但那已经不是原来的任何一方面。”⑦   在唱法问题的解决上,中国声乐艺术最早的拓荒者周淑安、应尚能、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张权、周小燕、沈湘等人在追寻他们的歌唱家之梦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肩负起了建立“中国新的唱法”的重任。张权更是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扑在了“中国新的声乐”事业建设上。张权去美国学的是西洋歌剧,回国后决心用自己所学回报祖国人民,但她听到的评语却经常是:“你的歌唱得好极了,真像外国人。”面对这样的评语,张权开始思考,她说:“我面对99%的是中国的听众,我应该为他们考虑,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⑧从此,她开始琢磨唱法问题,有意识地多去接触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她向北京的民间艺人学习单弦、京韵大鼓,还专程跑到南方学唱苏州评弹等。在学习中,她特别注意语言、发声和不同风格的把握,并努力将我国的民族传统唱法与西洋的美声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由她主演的民族歌剧《兰花花》上演了100多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作为中国的声乐艺术家,张权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她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