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视野下雕塑与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精神视野下雕塑与材料

民族精神视野下雕塑与材料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s and sculpture is a primary issue of sculpture creation. Artist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have done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and thinking almost are based on the level of national traditions and national spirit. It is only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but meaningful. The materials of sculpture relate to the themes, topics, skills, style, era,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psychology, national spirit, and many other aspects.   雕塑是造型艺术门类中与材料有着最紧密关系的一门艺术,虽然材料只是一种媒介,但在雕塑艺术的审美中,材料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使雕塑形象借助物质材料而得以直观呈现,还可以与观赏者的触觉需求发生切实可感的直接联系。可以说,研究材料与雕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雕塑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雕塑现代化的初期亦即民国时期就曾广受美术界的重视。民国美术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曾对此有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这些探索实践与思考多是基于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想必对我们当下的雕塑界也应该是有意义的。   一、对雕塑与材料问题在理论上的重视与思考   民国时期,对雕塑与材料问题的重视首先表现在将雕塑材料课程纳入了雕塑专业教学体系。   关于雕塑材料课程纳入雕塑专业教学体系,在一份由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编订(执笔者应为刘开渠,时任雕塑系主任)的《部颁职业学校各科课程表教材大纲及设备概要·高级雕塑职业科》(载福建省政府教育厅编印的《福建教育》1936年第2卷第2期)中有明确的规定。在这份三年制的高级雕塑职业科的教学大纲中,共有公民、国文、化学、图画(平面几何画,投影画,透视画法),英文或法文、体育、军训、艺术解剖学,雕塑史(中西雕塑史概要)、材料论、工作法、石膏像素描,人体素描、泥塑、木雕、石雕、人体速写等17门课程,其中材料论即雕塑材料论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大纲是这样写的:“雕塑材料论·雕塑材料各论:粘土、石膏、木材、竹材、石材、骨材、金属材、涂料、颜料等其他杂材。以上教材大纲,排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周一小时,两年教完。”显然这是一门理论课程,三年学制有两年的时间要学习雕塑材料理论,可见对雕塑材料的重视。此外,该课程大纲中“工作法”“泥塑”“木雕”“石雕”等课程也与雕塑材料直接相关。   这一材料课程的内容显然注重了中华民族的雕塑传统,因为我们知道西方雕塑的材料主要是石材与青铜,而泥塑黏土、木材、竹材等则多是我国传统雕塑所使用的材料。   对雕塑与材料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课程纳入雕塑专业教学体系,还表现在民国时期有不少的美术家还专门撰文探讨过雕塑与材料的问题,并且多是基于对民族精神与民族传统的思辨认识。   曾因塑孙中山雕像颇得好评的画家兼雕塑家熊松泉编著的《雕塑浅说》(商务印书馆1934年3月版)一书,对雕塑材料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泥塑为我国特技之一种”。在其《木雕》一章中他谈到“木雕之特质”时则说:“东方的雕塑可以木雕为代表,概属象征的神秘的表现法,当与佛教有关系,或受佛教之支配,兼备高雅静寂之品格,有稚拙的美,以单纯化统一全体之调子。此种特质,断非以科学为基础之西洋(雕)刻所得比拟。故可说神秘主义的艺术,为东方所独有。不过观现代的木雕???与别种艺术相同,亦在过渡时期,最乏味者,是失却古代传统之精神,但知模仿古代形式之外面,因此对西洋的雕塑,反形逊色。希望研究木雕者,基于民族的精神,吸收欧美之营养,则自能实现新面目,为东方雕塑吐气。”所以他在谈到“木雕与技巧”时,则又说:“第一须磨练驱使木材之技巧,木材不象使用于塑造之黏土,而有相当繁荣坚固,并有种种特性,制作上必要用具,因此更须使用用具之技术。古代的木雕家,对于削木之研究,非常努力,巧妙的驱使刀凿,雕琢木材,实堪令人敬佩。然因过分注意于雕琢,每致失去艺术之本质。至于现代之有志于木雕者,适成反对情形,是不太注意于技巧。且急于希望成功,致欲速不达,全部失则。例如玩弄猛兽者,须先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