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开启通向新物理学大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微子,开启通向新物理学大门

中微子,开启通向新物理学大门   “王冠下的脑袋总是难以安稳。”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同样可以送给今天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对物质基元及其相互作用最为成功的描述。最近找到的非常类似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让这个理论更加冠冕堂皇,因为这不仅证实了一个近40年之前的预言,而且填补了这个理论最后的空白。不过我们并未就此满足,反倒更为迫切地希望将标准模型拉下马来,去寻找那些最终必然超越它的崭新物理篇章。“标准模型就是粒子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杰克?施泰因贝格(Jack Steinberger)说,“但很多问题目前仍无望回答。”   这些问题包括暗物质的本质,即这种据信占据宇宙80%质量的神秘不可见物质究竟什么?然后还有暗能量,它被认为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而粒子物理学家将它的强度高估了10120倍,可谓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标准模型还无法回答物质如何逃脱大爆炸,如何将引力纳入其中。不仅如此,它还备受所谓“自由参数”(free parameter)的困扰,这些数值不能由标准模型自身得到,必须人为放进模型中,而且数值也是任意确定的,比如对模型内相互作用强度的设定就是如此。   消解这些难题需要新的物理。研究者曾寄希望于希格斯粒子,但由于希格斯粒子目前表现得基本上中规中矩,也许通向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新世界的钥匙并不在它身上,而藏身于另一种粒子:中微子。   2011年9月,中微子曾一度街知巷闻,当时深埋于意大利大萨索山山体下的OPERA实验项目宣称,测量出中微子的传播速度超过光速,直接违背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6个月之后,这个结果被证实源自实验本身的一处差错。即便闹了乌龙,这些让人着迷的小粒子仍然有很多故事和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中微子如幽灵一般,不但神秘而且孤僻,因为它们几乎不与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有关中微子的这些谜团都超出了标准模型的能力之外。我们目前知道3种中微子,它们看上去井井有条,分别和电子及电子的两个更重的表亲――μ子和τ子组成一对,构成完整的轻子家族。但一开始,标准模型就错误地假设,中微子的质量为0,而且直到今天都无法在模型框架内???定中微子的质量。因此,标准模型也没能预见到中微子能在3种形态之间来回变化,更别说存在更多种中微子的可能性了。   很多新的理论希望填补这些缺陷,这其中包括大统一理论、超对称和弦论。它们当中的某一个,或许解释中微子为何如此奇异,从而拔得头筹。反过来,中微子本身则会告诉我们,哪个理论才是众望所归。   尽管超然于世外,中微子在物理学史上一直有着救场粒子的美名。著名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当初构想出这些粒子,就是为了挽救β辐射中能量和动量的守恒。最近,中微子又在解释宇宙中的物质为何远远多于反物质的努力中充当起了先锋,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帕特里克?胡贝尔(Patrick Huber)的话来说,“中微子能让你进入另一个世界,原因很简单,它跟我们这个可见的世界几乎没有多大的相互作用”。   味道变换   标准模型对中微子描述的第一道裂缝,出现在16年前。在那之前,很多物理学家都跟随标准模型,假设中微子没有质量。但是到了1998年,日本的超级神冈实验证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微子总是偏爱和电子、μ子和τ子中的某一种一起被发射和吸收,就像我们喜爱特定口味的冰淇淋一样。因此,它们也被相应地分成3种味(flavour):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超级神冈研究了来自不断轰击地球大气层的宇宙线中的μ子中微子,发现它们能够在穿透地球的过程中变身为电子中微子。其他一些实验则对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及太阳核衰变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进行了探测,同样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无论中微子发射出来时属于哪一种,在传播过程中都会变成什锦冰淇淋一样的味道混合体,每个冰淇淋球都包含了所有的3种味道。按照量子力学,要想这种变换有可能发生,中微子必须具有质量。实际上,我们现在认识到,每种味的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都会变成一个周期变化的混合态,而且这3种混合态各不相同。   这就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中微子质量告诉我们标准模型需要被拓展,但它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拓展。”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说。与之相对,某些大统一理论,即那些希望更进一步统一除引力之外所有自然力的尝试,确实预言了有质量的中微子。因此,准确确定中微子的质量,能帮助理论物理学家判断,哪种理论值得追随。“人们对这些大统一理论已经猜了几十年,它们对粒子质量各有各的解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福尔马焦(Joe Formaggio)评论道,“但如果你弄出个理论来解释质量,总得有个实际质量作为参照吧。”   测量一个能轻易穿透一光年厚铅板的不可见粒子,这说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