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线粒体DNA研究亚低温脑保护机制
从线粒体DNA研究亚低温脑保护机制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创伤性SD大鼠线粒体DNA的脑保护机制的研究。方法 ⑴ 实验动物分组:常温创伤性脑损伤组、亚低温创伤性脑损伤组二组。⑵ 各组按照处死时间点不同分为2h、24h和3d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结果:亚低温组DNA的缺失明显少于常温组。结论:亚低温能抑制脑线粒体DNA的死亡,从而起到很好的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 亚低温;线粒体DNA
【中图分类号】Q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23-02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2位,病死率却达30%-50%左右,居第1位.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当今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00/ 10 万人口, 伤数百万人,接近西方发达国家150~200/10 万人口,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1]。TBI不仅发生在损伤瞬间,且发生于其后的数分钟到数天内,称为继发性脑损伤(SBI)。
国内江基尧教授等研究表明,应用亚低温治疗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显著减少脑损伤的死残率,但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仍待研究 [2]。
我们本课题针对对创伤性SD大鼠线粒体DNA进行研究,研究亚低温治疗后能否减轻线粒体DNA的缺失,能否保护线粒体的功能,改善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实验分组:常温创伤性脑损伤组、亚低温创伤性脑损伤组。
(2)外伤模型制作:各组按照处死时间点不同分为2h、24h和3d,每个亚组6只SD大鼠。大鼠用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在大脑左顶(前囟后4.5 mm,矢状缝旁左开3.5 mm)钻孔,约5mm2,避免损伤硬脑膜。假手术组只在颅骨上打孔不给予外伤打击,常温TBI组和亚低温TBI组用液压冲击伤装置进行打击,压力1.5 x 102 - 1.7 x 102 kPa,作用时间21~23 ms,造成中度颅脑创伤模型。亚低温TBI组伤后即刻连续给予脑室内物理降温,持续2h后复温至37℃
(3)亚低温模型制作:亚低温组实验大鼠打击模型制作成功后,将温度探头埋于损伤灶皮质下2 mm处,经骨窗穿刺置入两根微型脑室管分别至双侧侧脑室并固定之,其中一根脑室管接一套输液器,另一根脑室管接一引流管,将25℃ 的林格氏液自脑损伤后30 min开始通过输液器流入侧脑室冷却脑脊液,利用其循环途径使脑组织迅速进入亚低温状态(3l~33℃),林格氏液再从另一根脑室管通过引流管排出。根据脑温监测仪所显示的脑温变化及颅内压监测情况适时调节水流速度,确保实验动物脑温在规定的时间内(20~30 min)降低至亚低温水平,并保持这一脑温达2h,然后用骨蜡封闭骨窗、缝合头皮并再次消毒后放入笼中,采用自然复温法使实验动物脑温恢复正常
2.脑线粒体的分离及线粒体DNA的提取
(1)脑线粒体的分离(参考文献: Palva T K, Palva E T. Rapid isolation of animal mitochondrial DNA by alkaline extraction[J]. FEBS,1985,192(2);267)
(2) 线粒体DNA的提取(【参考文献】Krlstian T,Weatherby TM,Bates TE,et a1.Heterogeneity of the calcium-induced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in isolated non―synaptic brain mitochondria.J Neurochem,2002,83:1297―1308):
3.PCR检测线粒体DNA
参照大鼠线粒体DNA全序列(参考:Richer C,Park J W,Ames B N. Nomal oxidative damage to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DNA is extensive[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8,85(17);6465),自行设计,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合成两对引物。
P1 GCTTAGAGCGTTAACCTTTTAAG (5’―3’)
P2 AAGCCTGCTAGGATGCTTC (5’―3’)
P3 ACAGGCATCTGGTTCTTACT (5’―3’)
P4 CATGTCTAATCTTACCTCCA (5’―3’)
引物P1、P2 横跨mtDNA常见缺失区,分别对假手术组、常温创伤性脑损伤组、亚低温创伤性脑损伤组进行扩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想象与真实:网络玄幻小说《诡秘之主》的空间叙事研究.pdf VIP
- GB 1499.2-2024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pdf VIP
- 2024~2025学年10月山东青岛城阳区青岛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详解版).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国庆双节小区物业安全温馨提示.doc VIP
- 《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docx VIP
- 长春易加科技-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pdf VIP
- 23CJ87-1 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车辆GPS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完整.doc VIP
- 2-2《TIPS操作手册(公共代码管理子系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