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于”穿越对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陈北于”穿越对话

“南陈北于”穿越对话   “南张北溥”,上世纪30年代,于非闇首先提出这一艺术界耳熟能详的称号,指代他心目中的大家张大千与溥心畲。他未曾料到,后人因为他和陈之佛在工笔花鸟画上的杰出成就而将他们誉为“南陈北于”。清代以降,“中国工笔花鸟画进入到了‘沉寂’期,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出现有影响的工笔花鸟画大家。到了近现代,几乎同时有两位突出的工笔花鸟画家显露于南北画坛,一位是于非闇,一位是陈之佛”,北京画院研究员乐祥海如是看待“南陈北于”。   可惜的是,陈于两位先生生前相互间并没有过交流。如今,他们可以谋面对话了——有些话题,事关“抄袭”,我们不得不细细听他们“说”。   移花接木而非粉本组合   1944年的《朱果五雀图》,仿宋人小景,临仿无款《瓦雀栖枝图》,两幅画整体构图与物象造型基本一致,只在设色法上稍作简化;1947年的《李熟禽来图》将宋人林椿《果熟来禽图》拆散,添加鸟、果、树叶组合而成;宋人《斗雀图》中的斗雀的翅膀、尾部被做了修改,使斗雀更符合凌空的感觉;1952年的《荷塘双鹭图》,一前一后两只白鹭的造型,均可以在元人《雪中柳鹭图》中见到……这些画作均出自陈之佛之手。   “宋代以后,随着前人留下的各种已‘打磨’得十分成熟完满的形象越来越多,折枝花鸟形式越来越少,花鸟画画面内容不断丰富,中国画又形成了其另一种独有的造型方法:粉本组合法。”理论家庞鸥认为,这是中国画技法高度成熟以后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中国画积淀式发展的必然。   在进行组合范式的基础上,陈之佛的创变离不开粉本,理论家刘龙庭认为,这种“移花接木”,是陈之佛深研传统的必经之途,由此,他才能展开与日本等国装饰艺术结合的创作之路。而长其8岁的于非闇,在取法经典的道路上,更像昆汀?塔伦蒂诺,他取法、学习和研究过的古代画家亦是不胜枚举:黄荃、黄居寀、徐熙、崔白、赵昌、赵佶、马麟、赵孟坚、王渊、陈老莲、恽寿平……于非闇曾言,黄荃《写生珍禽图》、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崔白《双喜图》、赵昌《四喜图》……都是用双勾表现法画成,“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的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刻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评论家王建认为,他能博采众家之长,化为己有,为己所用,目的是为了“托古改制”,“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   在上世纪40年代以前,于非闇试用了陈之佛一样“移花接木”的二度创作方式,之后一改“传移模写”的临摹抚仿,同时加入亲自写生、观察得来的素材,加工提炼、概括夸张,将春花、夏叶、秋干融于一株,或将不同地点的花卉特点融于一花一朵,作中国式的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意象整合。这种“错置时空”的方法,整合自然,充分彰显艺术加工之后的自然美,一如他1941年所作《荷花图》,将谐趣园、静心斋不同的荷花熔为一炉:“故都荷花向以六郎庄为胜,今则谐趣园独丰腴娇艳,静心斋独清瘦皎洁,言古都花所宜知也,合二者写此并记于玉山砚斋。”他将凝固于古代绘画作品中的前人花鸟画创作理念和表现技巧变成活的、可以传承的创作经验。   发现写生   如同旧式中国名士一般充溢老北京人“闲情逸致”、极适合画花鸟的于非闇,与曾留学日本、遍览日本、埃及、伊朗等域外之风的陈之佛,在深研传统的基础上,于上世纪40年代纷纷对工笔花鸟进行“发展”与“创变”的原因,皆在于“发现写生”。   陈之佛立世的四字诀“观、写、摹、读”:“在研习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要学好工笔花鸟画,必须有一个学习方法和步骤,‘观、写、摹、读’是学习中不可偏废的课题。其中,观要求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欣赏优秀作品;写是写生、练习技巧、掌握形象、搜集素材;摹是临摹,研究古今名作的精神理法,吸取其优点,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陈之佛认为,凡是好的艺术作品,没有不是从生活中来的,花鸟画也不例外。自然界的花鸟,千态万状、变化多端,如果画家不经常去留意它、研究它,缺乏对外界形象的感受,自难获得作品上的丰富多彩。   而体兼徐黄的于非闇,他的常用印“我师造化”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态度,从学画的启蒙阶段到年近七旬,数十年来一直坚持描写实物的写生。每天早起,在日出之前已经到了公园的门口,对生物进行再观察和比较,专找出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与特征。于非闇遍观、比较了北京中山公园、崇效寺、故宫御花园、颐和园等地牡丹的品类、特点,曾经总结说:“我爱北京的牡丹,在30多种名色当中,我只选出几种名色。北京的牡丹,枝干经过冬天的防寒束缚,开花时不够自然,同时叶片形象缺少变化,我总是取夏天充分发育的叶形、初秋恢复自然的枝干,特别是故宫御花园百余年的老干,我把这些素材一年一年搜集起来,就掌握了北京牡丹比较充分的资料,反映它的繁华富丽,表达它的活色生香,自然就容易创立新意了。”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