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微创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分布于其间的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 其痛点较为固定,按压时,一触即发,产生剧痛,并向肢体远处传导,故称为“激痛点”、“激发点”,这是本病特有的临床现象。 “激发点”的两个特点:压痛与牵涉痛;激发紧张束带短暂的局部抽搐反应 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 (一)主要标准 1.主诉区域性疼痛。 2.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及其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 3.触诊受累的肌筋膜呈绷紧或索带状感。 4.沿绷紧带状区走行的某一点有剧烈点状触痛。 5. 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区。 (二)次要标准 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或针刺带状区触痛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触痛点缓解疼痛。 满足5个主要标准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可诊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临床表现特点 局部疼痛并向相邻部位牵涉痛,呈隐痛、酸痛、胀痛,可有肌肉紧张、痉挛、索带状感和触及“扳 机点”。 (一)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 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二)缺血性疼痛 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 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三)固定压痛点 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 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四)辅助检查 1.红外热像图表现为疼痛区域显示高温。 2.B超显示:疼痛区肌筋膜增厚。 3.MRI或CT可显示肌肉肥大、萎缩或增厚。 (五)其他 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 鉴别诊断 主要与纤维肌痛症(FMS)相鉴别:①男女比例 MPS 1:1,FMS 1:(4~9)。 ②MPS为局部疼痛和压痛浅,FMS为广泛痛和压痛深在。 ③ MPS感觉肌肉紧张,而FMS感觉肌肉发软。 ④ MPS关节运动范围受限,FMS则为高运动性。 ⑤MPS的“激发点”注射反应迅速,而FMS的压痛点注射反应缓慢且较弱。 FMS典型病史包括:主要特征,全身广泛性疼痛;附属特征,疲劳、睡眠障碍和晨僵(75%)、肠激惹综合征、雷诺现象、头痛、主观性肿胀、非节段性感觉异常、心理压抑。18个被描述的解剖部位中有11个以上的点出现压痛,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中几乎所有压痛点具有对称性。 18个(9对)被描述的解剖部位软组织压痛点 枕部 颈椎 下部 斜方肌 岗上肌 18个(9对)被描述的解剖部位软组织压痛点 第2胸肋结合处 肱骨外上髁 臀部外上限 股骨大粗隆的后方 膝部 位于膝关节中间脂肪垫,股骨髁附近 MPS治疗现状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局部药物注射封闭治疗、密集型银质针、小针刀松解术、软组织松解手术疗法等。 射频热凝松解疗法(我科开创) 肌筋膜针刀松解 肌筋膜疤痕松解治疗 微创治疗密集型银质针 银质针疗法的由来 ★20世纪60-80年代 陆云香医师银质针针刺 疗法 循经取穴 镇痛作用明显 ★70年代后期 宣蛰人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 进针至压痛点 软组织骨膜附着处 ★80年代初期 王福根银质针导热疗法 进针至肌肉骨附着处 肌筋膜间隔 骨纤维管 袪痛---解痉---活血作用 . 银质针的制作规格及特点 制作规格 银质针含85%白银及铜铬合金熔炼 抽丝 分段 锻压而成 针粗约1.0-1.1mm 针尖 尖而不鋭 针柄长度为4cm 针体长度分 为9、11、13cm三种规格 治疗特点 肌筋膜骨附着处 肌筋膜间隔 骨纤维管 针体较粗 直径为1.0-1.1mm 不会断针 质地较软 向任何方向进针 套筒式探头加热 不会灼伤 传热作用快 银质针针柄加热 体外的针体 温度约为100℃ 刺入皮内的针体温度为45℃ 针尖温度为39-41℃ 热能传导到 深层发病部位 扩散到周围病变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