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侨机工文物和一段尘封历史
南侨机工文物和一段尘封历史
华侨博物院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倡办于1956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华侨华人历史文物为主。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院。华侨博物院收藏着一批珍贵的南侨机工文物,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展示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怀和伟大贡献。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神州沦陷,生灵涂炭,激起了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国家的斗志。“南侨机工”就是千万回国抗战华侨群体之一。
“南侨机工”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1938年10月,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当时国内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修理工,为了保证这条交通大动脉畅通无阻,1938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致电“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请求代为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解燃眉之急。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侨总会急祖国之所急,向全体南洋华侨发布通告,号召侨胞:“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藉吾辈之人力物力,一洗百年之奇耻;号召年轻机工回国服务,拯救生死存亡的中华民族。”(图一)通告发布后,仅短短半年,前后共有9批3200多名机工应征回国服务,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图二-图七)。南侨机工这支抗日战线的特种兵,驾驶着南洋华侨和世界各同盟国捐赠的汽车,满载着世界各国的援华物资和军火。无论隶属于国民党、共产党还是盟军,他们都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开赴祖国最需要的抗日战场。
陈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一书中写道:“有一修机工在洋十年,每月收入坡币200余元。自甘牺牲,并招同伴十余人,带其全副机器前往。”为了回国,他们有的合弃优厚的待遇,有的惜别新婚的妻子,有的虚报年龄,有的女扮男装。他们当中,无论普通司机、修理工,还是富家子弟、工程师、大学生,均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勇赴国难。
南侨机工是受过军训、穿军装而无军衔的运输兵,他们佩戴着南侨机工回国服务荣誉纪念章(图???,此章为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赠与参战的每位南侨机工的荣誉纪念章)战斗在滇缅公路上。工作中他们面对四道鬼门关:第一关是险路险情关。滇缅公路蜿蜒在横断山脉纵谷区,海拔500至3000多米,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险谷、深流,令人惊心动魄,满载军火物资的卡车行驶在如此险峻的路上,稍一不慎,便车毁人亡(图九、图十,机工将国际援华军火由滇缅公路运入中国再经贵州运入抗战前线)。第二关是雨水泥泞关。由于滇缅公路系突击建成。坑坑凹凹,雨季行车。满路泥泞,寸步难行。第三关是瘴疟疾病关。滇西至缅北一带,是世界上有名的“烟瘴之地”,蚊虫猖獗。瘴疟流行。一旦被染,性命难保。第四关是日机轰炸关。为了切断这条交通线,日寇飞机经常进行轰炸偷袭(图十一),机工与敌人斗智斗勇(图十二),勇敢坚强的南侨机工将生死置之度外,往返于滇缅公路上(图十三),夜以继日地抢抗战军事物资,成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滇缅公路这一抗战岁月中唯一的国际通道。正是因为有南侨机工这样的英雄群体英勇牺牲、顽强拼搏的壮举,才保证了这条的抗战“输血管”和“生命线”的畅通。
正如《新华日报》1941年1月27日所报道的:“几乎每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
新婚别,离别为救国
马来西亚华侨刘瑞齐,1939年看到陈嘉庚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抗日的消息,当时新婚的刘瑞齐已有一间店铺、一辆卡车和千余颗橡胶树,但他想到“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毅然瞒着新婚妻子偷偷报名参加,直到体检合格批准也没敢告诉妻子实情。即将出发的前夜,他悄悄把写给妻子的告别信和结婚戒子放在桌子上,踏上归国的征程,回国集训后他被编入“华侨先锋大队”(图十四)。正当他开汽车在滇缅公路抢运关头,岳父从海外给他来信说,自从他不辞而别回国以来,其妻日夜思念,病已久已,望速回。看了家书,刘瑞齐流泪了,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只好擦干泪水,回信妻子“中国抗战一日未胜利,我就一日不能回去。”没想到这次新婚别离竟成了他与妻子的永别。妻子病危叫着他的名字离开了人世。而此时的刘瑞齐正在抗敌的运输线上。南侨机工这种公而忘私的爱国情操和牺牲精神,当载入民族英雄的史册。
当代花木兰,女扮男装赴战场
令人崇敬而为之悲悯的南侨机工李月美,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自幼接受当地华侨学校教育,对祖国怀有热爱和向往之情。在爱国侨领陈嘉庚抗日救国的感召下,她瞒着父母,穿上弟弟李锦荣(南桥机工)的衣服,以一个男儿的身份报名成功(图十五、图十六)。1939年在昆明经受军训后,李月美被分配到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战场上抢救伤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她吃苦爱劳的干劲和机智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