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诗论学初探.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安派诗论学初探

公安派詩論美學初探 一、前言 晚明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曆時期。明代自弘治以來,文壇即為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所把持。他們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的復古論調,影響極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傚其體」。其間雖有歸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不足以矯正其流弊。 萬曆間李贄針鋒相對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的觀點,他和焦竑、徐渭等實際上成為公安派的先導。而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於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袁中道則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影響。而本文僅從公安派代表人物的生平簡介及其詩論美學來探討。 二、公安派代表人物生平簡介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翰林庶吉士、官至右庶子。袁氏三兄弟中,他年居長而才氣較弱,性格也比較平和。不過,公安派反對擬古的文學觀,最初是由他提出的。有《白蘇齋集》。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他不喜做官,動輒請假、辭職,總共在吳縣令、吏部郎中等任上做了五、六年,大多數時間在遊山玩水、詩酒之會中度過。但他做官時也做得很認真,有很好的聲譽,只是覺得官場的生活壓抑得人太苦,所以寧可賦閒。有《袁中郎全集》。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號鳧隱居士,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曾任國子監博士、南京禮部郎中等職。他中進士時已四十六歲,久有懷才不遇之慨。年輕時以豪俠自命,任情放浪,喜遊歷。所作詩文(尤其散文)富於才氣和個性。有《珂雪齋集》。 三、公安派的詩論美學 「公安派」在文學史上也稱作「性靈派」,代表這一派主張的口號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前四字指的是內容,強調詩人以獨特的手法表現一己之性情,所重在真實。 後四字則言形式,說明創作不當為格律所限制,所重在自由。 公安派詩論之基本精神也就在「真實」與「自由」這兩點上。 (一)獨抒性靈 1、何謂「性靈」 「性靈」這二字在《文心雕龍》中即已並用,但涵義極不 清楚,約有下面兩層意思: 「原道篇」中的性靈是指自然界中,為人所獨有的精神力 量。 在「宗經」與「情采」兩篇之中,則指的是個人的感情。 第二層意思也往往可用「情性」或「性情」取代之。如鍾 嶸《詩品》所說:「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嚴羽 《滄浪詩話》也說:「詩者吟詠情性也。」 ●到了晚明,說到「性靈」,其實也就是「性情」的意思, 焦竑在〈雅娛閣集序〉中說:「詩非他,人之性靈之所寄 也。」 ●袁宏道的至友江盈科就用「性情」兩字說明類似的意思: 「詩本性情,若係真詩,則一讀其詩,而人性情,入眼便 見。」 ●袁宏道雖以「性靈派」領導人而名世,然而他對「性靈」 兩字並無作詳細的說明。從他《敘小修詩》中,可以看出 「性靈」的主要內涵在「個人性」與「自發性」兩點上。 「個人性」就是作品中有「我」,所謂「非從自己胸臆流 出,不肯下筆」就是在突顯一個「我」字。 「自發性」是指不可抑遏,噴薄而出的創作衝動,「頃刻千言,如水東注」就是「自發性」的體現。 林語堂曾為公安派「性靈」兩字下過這樣的定義: 三袁兄弟在十六世紀末葉,建立了所謂 「性靈派」或「公安派」,這學派就是一 個自我表現的學派。「性」指一人之「個 性」,「靈」指一人之「靈魂」或「精 神」 從以上可知在創作過程中,「性靈」的體現,往往是不自覺的,此即亦為李贄所謂「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於為文也。」,這種創作態度是不計較得失,只有一吐為快可形容,李贄所說的「寧使見者聞者切齒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忍藏 於名山,投之水火」最能傳神,這種作品 除了為作者自己服務之外,是不為任人 或其它目的服務的。 2、「性靈」與「情真」 李贄(1567-1602)《童心說》倡「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童心即真心,是文學創作的根本,其說為公安三袁所繼承;公安派基本主張重視個性與自然。 袁宏道說:「率性而行,是謂真人」。袁中道則說:「楚人之文,不能為文中之中行,而亦不為文中之鄉愿,以真人而為真文」。由此可知公安「性靈」思想之啟迪,深受當時李贄的影響,尤其李贄(1567-1602)《童心說》中「求真」的態度,更深植於公安派袁宏道的心中。 袁宏道常以「真」字描述自己的作品: 余與(曾)退如所同者,真而已。其為詩 異甘苦,其直寫性情則一;其為文異雅樸,其不為浮詞濫語則一。 「性靈」既然是指「一個人一己之個性或靈性」,那麼順此最自然原始的本性去行事,即為「真人」,而「真人」所作之詩即為「真文」,於是「詩如其人,人如其詩」,「詩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