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泄泻析课件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山药、扁豆、莲子肉健脾和胃行气,砂仁醒脾,薏苡仁渗湿止泻。脘腹胀痛加木香、香附,苔腻腹满加苍术、厚朴,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口苦苔黄加黄连、马齿苋 或七味白术散:四君子加藿香、木香、葛根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以消化的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保持饮水及食品清洁,食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调摄冷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不与泄泻者接触。 二、护理 1、病室空气要清新流通,保持适当温度,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2、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3、按时喂水及时口服补液盐。忌食油腻、滑肠及各种不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辛辣食品。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可暂禁食4~6小时。病毒性肠炎多有乳糖酶缺乏,宜暂停乳类喂养或改喂酸奶。 4、做好臀部护理,大便后冲洗揩干防止臀红。 泄泻多因湿胜来,保和伤食勿徘徊。 藿香正气风寒用,湿热芩连加味开。 面黄肌瘦神疲倦,脾虚参苓白术裁。 附子理中四神合,脾肾阳虚温补哉。 四、液体疗法 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1.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 中度脱水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累积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 2.临床补液有两种方法。 ①口服补液:轻度脱水用口服补液,ORS盐配成溶液,频服,一般在8~12小时将累积量补足。 ②静脉补液:中度以上脱水或严重呕吐者。 第一天三个阶段: 扩容: a. 重度和中度脱水有循环衰竭者,必须迅速扩容。 b 用 2:1 等张含钠液20ml/kg 。 c.于 30 ~ 60 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静点。 补充累积损失为主的阶段: 8~12小时补足;约合每小时 8~12ml/kg 。 维持补液阶段:余量 a.1/3 张即可;b 于 12 ~16 小时滴完,一般每小时约 5ml/kg 。 第二天: 包括生理需要量和异常丢失量:生理需要量每日 60 ~ 80ml/kg ,给 1/5 张;异常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 1/2 ~ 1/3 张。 3.钾的补充:注意钾的浓度,不超过0.3%(一般临床用10%Kcl,所以500ml液体中 最多加15ml)。 4. 纠正酸中毒:轻度无需纠正,重证可进行纠酸。 5.抽搐伴低钙或低镁注意补充葡萄糖酸钙或硫酸镁。 6.长期腹泻的病人注意补充维生素。 小结 泄泻的概念及小儿泄泻的特点。 小儿泄泻产生变证的机理,暴泻伤阴多见于湿热泄泻,阴液耗伤 ,脾气受损,产生气阴两伤之重证。久泻伤阳多见于脾肾两虚泻,泄泻日久先伤脾阳,继损肾阳,阳气衰微,阴寒四布,甚至阳脱而亡。阴阳互根,小儿泄泻的重证的病机演变常见为 气阴两伤、阴竭阳脱 。 复习思考题 如何在临床中分辨小儿泻泄的寒热虚实? * * 泄 泻 一、定义: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 【概述】 二、发病特点 1.夏秋季节多见。 2. 2岁以下多发。 3.若起病急骤,泻下无度易见气阴两伤,则阴竭阳脱。 4.若久泻迁延不愈,可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概述】 三、源流: 《内经》已经有飧泄、濡泄等记载,宋代以后称为泄泻。 《灵枢.论疾诊尺》说:“婴儿病…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少,手足温,泄易已“ 【概述】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内伤乳食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脾失健运 胃失腐熟 清浊不分 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水谷混杂 合污而下 泄泻 伤食 风寒 湿热 脾虚 脾肾阳虚 伤阴 伤阳 疳证 慢惊风 【病因病机】 病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多见, 病位在脾胃。病理因素为湿滞 。 病机为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 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 西医范围: 小儿腹泻或腹泻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小儿肠炎、秋季腹泻等。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胃酸偏低,消化酶少 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多 免疫功能低下 抗体少 胃酸少,排空快 正常肠道菌群 新生儿未建立 抗生素致菌群失调 人工喂养 加热使抗体破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