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膏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docVIP

中药贴膏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贴膏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中药贴膏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成华,徐明扬,葛振华,施品英,陈亚琴 【摘要】 目的评价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三伏天予中药穴位敷贴,对患儿的发病情况、发病次数进行临床观察,据此观察小儿哮喘缓解期应用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50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0 %。同时观察到,疗程与疗效呈正相关,疗程越长,疗效越好。病程与疗效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安全、方便、疗效好,能减少哮喘的复发,患儿易于接受。 【关键词】 中药穴位敷贴;小儿哮喘;缓解期  儿童哮喘是呼吸道的常见病证,因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长期以来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获远期疗效更为困难。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运用中药贴膏进行贴敷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自2002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门诊参加贴敷的哮喘儿童500例,其中男246例,女254例;3~6岁者98例,7~10岁者310例,gt;10岁者92例;病程2年以下160例,2~5年242例,5年以上98例,平均(2.15±1.20)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的3岁以上小儿哮喘诊断标准[1],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的哮喘诊断依据及其缓解期证候分类标准[2]。   2 治疗方法   中药贴膏的组成:白芥子25 %、麻黄12.5 %、肉桂12.5 %、防风11.25 %、葛根11.25 %、皂角10 %、细辛10 %、甘遂7.5 %,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备用。膏药现用现配,临用时用香醋调成药饼,搓成小药丸,每丸含生药1.5 g,每次5贴,每年三伏天使用。分别贴在双侧肺俞、定喘、膏肓穴和大椎、膻中、天突穴上(穴位可交替使用),用胶布固定。夏季入伏日起,每5 d贴1次,计6次。贴敷时间:病程2年以下1 h,3~7年2~3 h,8~12年4~5 h,12年以上6 h。如局部有灼热或疼痛感,视个体差异可提前取下。一般均在哮喘缓解期使用,连贴3年为1个疗程。贴敷当天忌食辛辣之品。   穴位贴敷后如患儿皮肤局部发红,极少数患儿起少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偶见水泡较多者可涂龙胆紫药水,愈后皮肤暂时有色素沉着,但会缓解消退,一般不会留有疤痕。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2/3者。有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3者。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发作次数均无改善者。   3.2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结果表明:病程在2年以下者疗效较好,2年以上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儿的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8.06,Plt;0.05)。   3.3 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2。表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表2疗程与疗效的关系比较(例)结果表明:敷贴年限越长,疗效越佳。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32.6,Plt;0.0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在于痰饮留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反复不已。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和变应原的反应性增强,气道产生广泛狭窄为特征的疾病[2]。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为抗炎和激素治疗,即使在哮喘的缓解期及稳定期仍强调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控制哮喘的发作。中医治疗哮喘着眼于整体观念,重视发挥人体的潜能,在哮喘缓解期采用扶正固本的治疗方法,是影响变态反应的重要环节,从而使患者逐步摆脱哮喘的发作。   小儿哮喘发病的内因主要在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多为气候转变、寒温失调。痰饮寒邪皆属阴属寒,且其发病多在冬季。夏季是咳喘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缓解期,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人体的经络系统处于一年中最佳的通畅状态,利用这个时机,通过体表的穴位敷贴,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穴位敷贴是运用中药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有关脏腑,以温化寒痰、疏通经络、补益阳气,达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根据小儿哮喘特点,我们以《张氏医通》方为基础方加减调制,方中麻黄、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白芥子温阳行气,化痰宽中,祛除痰饮之宿根;皂角刺行气活血,使气行而水行;甘遂苦寒逐饮利大肠,以宣通肺气。所选背部腧穴为双侧肺俞、膏肓、定喘穴。定喘穴能利肺气而止咳平喘,肺俞、膏肓穴培补肺气,肺气充而正气盛。正如《内经》所说:“正气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