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稚育概论
幼稚教育概論 幼稚園之課程與教學 幼稚園之課程 想一想 課程,是什麼? 現今幼兒教育,課程有哪一些特色? 現今幼兒教育,課程缺少了些什麼? 影響幼稚園實施課程的因素,有哪一些? 在未來的幼兒教育,課程的趨勢、重點有哪一些? 課程之延革 Robbitt(出版「課程」一書;提出課程的三步驟:原理、目標、實現) Rugg (提出「教育配合社會脈動」、「學生偶發之需求及興趣不為課程之基礎」、與「課程由教師設計目標及相關活動」) Tyler(以行為主義為基礎,並提出課程發展的四個根本問題,意即課程之要素) 1970以後之改革 (教育是一種過程,幼兒為中心) 課程之結構 正式課程(顯著、外顯課程,Explicit Curriculum) 隱藏課程 (潛在課程,Inplicit Curriculum) 虛無課程(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 各代表的涵義為何?各有哪一些例子? 幼稚園課程之基礎 哲學基礎 社會學基礎 心理學基礎 課程之哲學基礎 柯門紐斯(Comenius)-感官唯實論 洛克(Locke)-經驗論 盧梭(Rousseau)-自然教育學說 裴斯塔洛齊(Pestalozzi)-教育為人類心靈本質改造之過程 福錄貝爾(Froebel)-培養獨立自由之兒童 杜威(Dewey)-實驗主義 蒙特梭利(Montessori)-兒童為本位之教育 皮亞傑(Piaget)-重視兒童內在之心智 課程之社會學基礎 家庭結構(背景、環境)之改變 傳統文化及價值之衝突、性別角色之轉變 知識爆炸 經濟條件與政治環境 社會問題(暴力、環保……) 人格典範之追求 幼教環境 課程之心理學基礎 人格心理學(心理分析論-佛洛依德、社會心理發展論-艾立克遜、人格理論-羅傑斯) 成熟理論與常模理論-葛塞爾 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 行為論-史基納 社會學習理論-班度拉 課程之重要要素 與學習者或社會有關之假說/理論 目標(認知、情意、動作技能) 課程內容(例如健康,遊戲,音樂,工作,語文,常識等六大領域) 教學方法 評量 課程內容選擇與設計之原則 注意幼兒之學習特徵 符合教育目標 適切性、應變性且多樣性 持續性、程序性、個別性 垂直式原則+水平式原則 課程教材的組織方法 理論的組織方式 心理的組織方式 評量 定義:經由事實之了解,進而求其缺點之改進 目的(了解幼兒之身心發展狀況;是否達到教育目標;活動的內容、組織的方法、輔導的方法是否合宜;是否適合幼兒能力、需要、及興趣) 原則(多樣性、效度、客觀性、繼續性……) 種類(按評量時機分類、按評量內容分類、按評量工具分類、按評量解釋分類) 方法(實際觀察記錄、口頭評量、操作過程評量、設計評量表評量) 在對課程有進一步的了解後 試著想一想~ 幼稚園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必須注意哪一些事項? 例如:幼兒方面?個人方面?資源方面? 幼稚園之教學 想一想 教學,是什麼? 稱一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很好,「好」的定義是什麼? 如何協助老師教學能力的成長? 教學之原則 準備原則 類化原則 自動原則 興趣原則 個別適應原則 社會化原則 整體學習原則 熟練原則 同時學習原則 教學之方法 講述法 問答法 討論法 觀察法(參觀法) 實驗法 分組法 練習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 發表教學法 設計教學法 教學模式簡介 單元教學 方案教學 主題建構教學 華德福(Waldorf)教學 高瞻遠矚(High/Scope)教學 單元教學 源起:1929年陳鶴琴起草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 準」 意義:為一個以日常生活中重要問題為中心的完 整學習活動 實施: 1.單元的選擇-以教師為主體,以幼兒之生活 經驗為範圍 2.預(準)備活動 3.發展(展開)活動 4.綜合活動 5.傳統的教學方式,或以學習區的方式進行 單元教學 特色: 1.活動設計以哲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為基礎,並在課程 進行之前規劃完成 2.單元活動貫穿所有課程領域,並以「遊戲」為主 3.單元活動中有明確之目標、內容、方法、與評量-亦即 課程之四個要素 易見之缺失: 1.教師事先設計活動,在教學時容易形成「教師主導」傾 向 2.以教材為中心,易忽略幼兒之學習興趣與個別差異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