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清末报纸副刊消闲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清末报纸副刊消闲性

浅析中国清末报纸副刊消闲性   摘要:  本文以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的第一阶段清末时期为研究背景,以清末副刊的消闲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副刊的消闲性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系统地分析了清末消闲性副刊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报业、社会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  清末 副刊 消闲性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有100多年历史了。从清末我国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副刊《消闲报》创刊到五四时期传播新思想的文艺副刊的出现,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综合性副刊的发展,报纸副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性质与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报纸副刊作为精神产品,与它所处的物质基础,即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研究中国清末报纸副刊的消闲性,不得不论及中国新闻史上曾出现过的一类报纸――小报。小报指的是1840-1949年间,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版的各种以消闲娱乐为主,熔新闻、评论、文艺、知识、娱乐、地方掌故于一炉的地方小报。这些小报数量很大,在千种以上,历来不被重视,认为都是些花边新闻、无聊掌故,因而保存不善,研究的则更少。中国最早的报纸副刊由晚清时期的消闲性小报沿袭而来,它脱离了当时封建统治舆论工具的性质,满足了市民消闲娱乐的需要。民国前的小报,据阿英《晚清小报录》统计,计有32种:如《世界繁华报》《笑林报》《游戏报》《消闲报》《寓言报》《采风报》等。小报的内容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新闻、文艺作品、广告。小报不谈政治,所谓国家大事,概不与闻,所载的不过街谈巷议、轶闻趣事,从战争、吃穿住行到休闲娱乐都能在小报上找到,尤以休闲娱乐内容最多。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是小报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的小报将自己的主旨定位在消闲性和娱乐性上,那么,利用文学作品来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就成为小报的共同选择。虽然所有的小报或多或少都刊登小说、散文或诗词,但这些文学作品大都出自小报文人之手,少数为新文学作家的“客串”笔墨。主办这些小报的文人不是平民,而是拥有士大夫传统文化根系的才子学士。他们在上海讨生活,不得不自食其力,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文人――“洋场才子”。当时的上海商业发达,市民生活富裕但缺乏信仰,是一个充满新奇、刺激的物质欲望空间,而以休闲趣味的消闲性内容为主的小报正迎合了市民口味,作为一种市民大众文学颇受欢迎,为之后消闲性副刊的形成与确立奠定了基础。后来各大报纷纷效仿,产生了独立于正张之外的单页,称为副张或附张,其性质、内容、体例都和当时已出现的消闲性小报有着明显的联系。  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当时尚无“副刊”这一名称,凡独立于正张之外的单页,不管什么内容,都叫“附张”。大报副刊体近小报,以登载文艺作品为主,是近代传媒中的文艺刊物。1882年《字林沪报》(1882.5.18-1908.8.5)将小说《野叟曝言》排成单页书版式,随报附送,开汉文报纸连载小说之先河,所引起的广泛兴趣,为他报所不及。1897年5月2日,《字林沪报》开始连载王韬的《老饕赘言》,据王韬自己介绍:“凡景物之新奇,鬼狐之变幻,篇章之清丽,儿女之情怀,以及可惊可乐可歌可泣之事,亦无不详载其中。”这篇连载属随笔体裁,凝练隽永,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确是适于副刊登载的好材料。以前大报发表诗词都没有固定地位,《字林沪报》刊登《野叟曝言》《老饕赘言》时,固定放在最后一版,这就是最初副刊被称为“报屁股”“报尾巴”的由来。这时的副刊虽没有脱离于报纸正张,但已拥有与正张明显不同的独立单页,说明中国报纸副刊的诞生已经临近。6个月之后,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随报附送,不取分文。副刊第一次有了固定刊名、出版日期和版面,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真正的副刊。该报有两版,内容有旧体诗词、掌故、小说、笔记、传记、谐文等作品,多属“消闲文字”,带有消闲性质,从此开创了早期报纸副刊的雏形。其内容“首列骈散文一篇,其后新闻若干则,标题俱用对偶,所载上自国政,下及民情,以至白社青谈,青楼丽迹,无一不备。要皆希奇开笑,艳冶娱情。殿以诗词小品。盖名日消闲,真可以遣愁、排闷、醒睡、除烦也”。后《字林沪报》由于经营不善,于1899年出让给日本在上海开设的东亚同文书会,改名为《同文沪报》,其副刊《消闲报》也随之改名为《同文消闲报》。  《消闲报》作为中国第一张真正的副刊,它的产生最早是出于编者高太痴等人的主张。他们看到当时的游戏性小报发行量大,广受读者欢迎,因而就想模仿小报,在《字林沪报》上也有所创新,于是便想出了在“正张”之外另出“附张”的办法,用专门的版面刊载诗词、小品、传奇等带有消闲性质的作品。此外,《消闲报》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上海处于我国国人办报高潮的中心,报馆林立,报业竞争激烈,《字林沪报》创办时,《申报》已有十余年历史,其实力雄厚,业务经验丰富,《字林沪报》在新闻和广告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