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研究(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研究(二)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研究(二)   [摘要]为综合利用白木香叶的丰富资源,阐明其物质基础,课题组再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白木香叶95%,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鸢尾酚酮2-(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羟基-5-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6-1)木糖苷(2),7,3′,5′-三甲氧基黄酮苷(3),5-甲氧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红景天苷(6),苯甲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7),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8),vanilloloside(9),(+)-丁香脂素(10),β-维生素E(11),豆甾-5-烯-3β,7α-二醇(12),化合物2,3,5~9,11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对氯仿萃取部位的9个流分进行了4种人体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均未显示明显活性。   [关键词]沉香属;白木香叶;二苯甲酮;黄酮苷;酚类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为瑞香科沉香属常绿乔木,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是中药沉香的基原植物[1]。沉香为名贵中药材和香料原料,更是香道文化的珍品。由于自然结香几率低、速度慢,天然沉香几近枯竭。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广东、广西、海南的企业和农民已大规模种植白木香,并开始采用人工辅助方法进行结香。由于种植白木香产生经济效益时间很长,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如何综合利用白木香资源,更快、更高地取得经济效益,是当前白木香种植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白木香叶为可再生资源,每年通过整枝收集的叶子产量很大,且广东、海南等地民间已有利用其叶泡茶进行养生保健。为了有效利用该资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其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黄酮和二苯甲酮等系列化合物[2-6]。同时,王红刚等[7]报道其叶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小鼠H22肝癌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课题组前期也对白木香叶及沉香的化学成分[8-12]和生物活性[13]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了黄酮类、NFDE8酮类、苯乙基色酮类等成分,并发现其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本课题对白木香叶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1个二苯甲酮苷,3个黄酮类,5个芳香苷类及3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分别为鸢尾酚酮2-(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羟基-5-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6-1)木糖苷(2),7,3′,5′-三甲氧基黄酮苷(3),5-甲氧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红景天苷(6),苯甲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7),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8),vanilloloside(9),(+)-丁香脂素(10),β-维生素E(11),豆甾-5-烯-3β,7α-二醇(12)。化合物2,3,5~9,11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为了明确其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课题还对其氯仿萃取部位的9个流分进行了抑制4种人体肿瘤细胞系的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各流分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本研究为白木香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   1材料   ESI-MS为美国ABI公司QSTAR液质连用仪和Shimadzu IT-TOF LC-MS/MS测定,NMR为Varian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DKSH旋光测定仪;HPLC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半制备色谱柱Prevail C18(9.4 mm ×250 mm,5 μm)为美国Prevail公司产品;Sephadex LH-20和ODS C18为德国Merck公司产品,柱色谱硅胶(100~200,200~300目)、硅胶H和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TLC薄层鉴别用正相板、反相板为Merck公司产品;HPLC用色谱乙腈为天津市彪仕奇科技发展公司产品;提取、分离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生产。   白木香叶于2011年8月采自广东省电白县沉香山,由广东电白南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经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鉴定为瑞香科沉香属白木香A. sinensis的干燥叶,凭证标本(No. ID-AS-004)存放于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标本室。   2提取分离   取白木香干燥叶6 kg,粉碎,依次用95%,70%乙醇溶液各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得浸膏约700 g。将浸膏加蒸馏水分散,分别用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