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盐县小麦生产隐性灾害发生及对策
海盐县小麦生产隐性灾害发生及对策
摘 要:详细介绍了海盐县近年来小麦生产中倒伏、渍害、冻害、收获期降雨和除草剂药害等几种隐性灾害的发生情况、危害和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为降低小麦隐性灾害的损失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冬小麦;隐性灾害;发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海盐县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标E120°40′,N30°22′,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浙江省6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内陆面积507.30km2,辖5镇4街道,105个行政村,人口37.31万,其中农业人口29.52万。全年平均气温16.3℃,常年总积温6021.1℃,日照时数1866h。常年总降水量在763.4~1687mm之间,多寡悬殊较大,降水年际变化明显,以春夏2季为多,占全年2/3,平均年降水量为1248.3mm,常年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为570mm。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全县小麦种植面积近几年来持续增加,从2000年的0.13万hm2增加到2013年的1.1万hm2,成为冬季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单产水平在4500kg/hm2左右,跟北部江苏相比,尚有较大潜力可挖。开展小麦生产隐性灾害的防控研究,对确保本县粮食高产稳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海盐县近5a来小麦隐性灾害情况
海盐县近5a来小麦隐性灾害的发生主要有倒伏、渍害、低温冷害、收获期降雨和除草剂药害等。其中倒伏、渍害、低温冷害和冻害较为常见,收获期降雨危害前几年较小,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千亩以上种粮大户的出现,发生“烂场雨”的危害在增加。寡照和干热风等隐性灾害没有发生。
1.1 倒伏
近5a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幅度在0.05万~0.07万hm2之间,占种植面积的5%左右,受灾田块平均减产10%。倒伏主要发生在小麦生育后期,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气候因素,海盐地处沿海平原,生育后期经常性遇到阴雨伴随着大风,易发生大面积倒伏;栽培技术不当,密度过高或者返青起身时过量追肥,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节间茎秆中营养物质积累减少,茎壁变薄,减弱了抗倒能力;部分品种抗倒性弱,近年来部分外省种粮大户来海盐承包经营土地,种植了抗倒性差、不适合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倒伏损失较大。
1.2 渍害
是制约海盐县小麦单产水平的主要因子之一。近5a中有4a发生水淹渍害,冬季的阴雨天气和春汛均可能造成渍害,平常年份渍害导致小麦减产3%左右,遇到大汛期则损失较大,如2010年3月遭遇强春汛,海盐县沈荡镇、于城镇和武原镇部分村庄麦田水淹时间长达7d,全县有5333.3hm2小麦受灾,平均减产幅度7%。发生渍害的3个主要原因:海盐县东临杭州湾,海拔仅3~4m,低下水位高,遇到连续降雨,土壤水分高,脱水困难;海盐长山闸出海排涝口是杭嘉湖地区的泄洪口,海盐成为该地地区绝对下游,因此每当汛期大的年份,海盐部分地势较低田块水淹较为严重;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排灌系统效率差。
1.3 低温冷害
春季冷害也称倒春寒,一般开春后,小麦在拔节期遭遇北方强冷空气而发生的霜冻危害。海盐县东面临海,因此极冷天气较少。但偶尔也会出现倒春寒情况,如2011年3月20日夜间遇冷空气,气温降至-1℃,使正处在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受到冻害。据调查,全县0.33万hm2小麦受灾,受灾轻的40%叶片干枯,严重的80%叶片出现干枯,减产幅度在12%以上。发生冻害的原因主要有:种植密度过大,农户散播密度不均,出苗后局部过密导致麦苗弱而不壮,营养物质积累偏少,抗寒性降低,容易受冻害;肥水管理失当,氮肥使用过多且时机不当,引起麦苗徒长,易受冻害;品种选择不合适,部分外来粮食承包经营户使用老家推广品种,生育期与本地气候不符,引起冻害。
1.4 收获期降雨
小麦成熟后期,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机械收获进程,个别品种会出现穗发芽,造成小麦品质严重降低,影响收购价格和加工品质,严重的不能作为种子使用。通常把这种现象叫“烂场雨”。从调查情况看,海盐县此种隐性危害发生几率较低,近10a来就发生过一次灾害:2011年5月下旬一场连续15d连绵阴雨,全县6666.7hm2小麦受灾,造成减产80%,小麦子粒霉变,直接损失0.48亿元。发生原因主要有2个:受全球气候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有所增加,“烂场雨”出现概率上升;种粮大户数量增多,小麦收获期延长,易受“烂场雨”为害。
1.5 除草剂药害
目前海盐县从事农活散户大多是低文化的高龄劳动者,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的使用上时有事故发生。据县植保站数据,近5a每年的除草剂药害发生面积在0.06万hm2左右,减产幅度在3%,每年损失0.05亿元。药害产生原因:没有正确选用除草剂;随意加大用量;喷施时间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