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课件
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5岁以前):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 (2)他律阶段(5—8岁):行为受外在法则支配。 法则不变,极端化评价,以后果论是非,以恶惩恶 (3)自律阶段(9—11岁):行为受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支配。 规则由人们商定,以动机和后果判断是非,惩罚更合理 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1)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水平 (2)人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三级水平六个阶段 服从与惩罚阶段 教育启示 前习俗水平 l充分运用奖惩艺术 (5—10岁) 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好孩子阶段 习俗水平 l充分运用舆论、榜样和说理 (11—15岁) 维持社会秩序阶段 社会契约阶段 后习俗水平 l充分运用两难选择 正反论证 (16岁以上) 良心或原则阶段 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 断后认为, 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该药的成本很贵(400美元),而药剂师索价是成本的10倍(4000美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东借西凑,只筹到药费的一半(2000美元)。海因兹将实情告诉药剂师,请求将要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先付一半。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于一个晚上夜 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为妻子偷走了药物。 道德两难故事 判断的基础 阶段 阶段的特征 前习俗5—10岁 遵循规范,但尚未形成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阶段1 阶段2 服从和惩罚定向:自我为中心,缺乏是非观念,为逃避惩罚而服从力量或权威。免受惩罚的行为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是坏的。“被抓要坐牢” 朴素的自我定向阶段:正确的行为可满足自己的需要,行为的好坏按照行为的后果来定;朴素的平等主义和交换互惠定向。“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行吗!” 习俗10—15岁 逐渐接受团体的道德规范,并付诸实践 阶段3 阶段4 赞许、使人高兴和助人定向:与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或自然角色行为一致,按意图判断。“丈夫应该照顾好妻子,不能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定向:完成自己的责任、尊重权威、保持既定的秩序定向、尊重他人的期望,具有法制观念。“人人都去偷药,世界就乱了。” 后习俗16岁以上 超过世俗道德约束,达到自律 阶段5 阶段6 契约—尊重法律定向: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生命的价值大于财产所有权” 良心和原则定向: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个人的判断标准——良心。超越规章制度,考虑道德的本质。“没有什么事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 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内化过程:依从——认同——信奉 影响因素:家庭因素 社会环境 班集体和同辈群体 思路与方法: 道德认识——言语说服 小组道德讨论 道德情感——移情能力 羞愧感 道德行为——观察学习 赏罚控制 抗拒诱惑 综合方法——角色扮演 群体约定 道德自律 四、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质量,涉及师生双方的各种因素。 教师因素 学生因素 影响学习的性质 认知结构 新的学习能否达到理解 教学理念 学习动机 学习的注意力、坚持性 教学方法 智力水平 学习效率 教学手段 认知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