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缙云县蚕桑生产现状与稳定发展调查思考
缙云县蚕桑生产现状与稳定发展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 S8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27-01 缙云县现有桑园20500亩,是我县的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浙南最大的蚕桑基地县,蚕茧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蚕桑规模每年以10~15%的速度减少,为真实了解蚕桑产业现状,分析目前蚕桑生产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本人于2013年3月至5月中旬,历时近2个月,走访了缙云县蚕桑主产区新建镇的9个村30个养蚕户,通过走访,就如何更好地促进生产稳定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一、走访户的基本情况 走访的30个户可分为六大类型,即种桑养蚕大户或重点户,合作社社员入股户,技术好户,技术一般户,技术差或困难户,蚕茧外流户。在这30个养蚕户中,有重点户6个,合作社社员入股户5个,技术好户3个,技术一般户4个,技术差的户5个,蚕茧外流户7个。平均每户3.96人,种桑养蚕经历23.4年,户均种桑3.23亩,加温桶持有率63.3%。这30个户2012年有桑园面积96.9亩,养蚕270 张,产茧 11.34 吨,茧款收入48.2万元,张产茧 42公斤;户均饲养蚕种9张,户均收入16065元,人均收入6362元。(具体见下表) 二、蚕桑生产的优势 1.对蚕桑生产的思想认识较足 调查对象多数人认为,种桑养蚕是一个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的经营模式,一年可以养3~4期蚕,而且小蚕期不忙,可以兼做家务活或做来料加工等,即使大蚕期也只有7天左右时间较辛苦,同时还有近半年时间是空闲,可以帮人打工赚钱或兼种香菇、茶叶等。也有几户蚕农,利用闲置养蚕大棚养鸡,减少了成本支出,增加了物资利用和经济收益,认为也还合算。种桑养蚕确实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技术要求不很高,增加收入的好项目。 2.对技术服务较满意 健全的技术服务网络,经常的技术广播,讲座、热心周到的培训,定期不定期的到户指导,热情细致的物技结合服务,得到各调查对象的充分肯定。 3.省力化养蚕技术深入人心 各调查对象在桑园肥培管理上,广泛应用除草剂除草。养蚕技术好的户、合作社社员户、重点户都会施用配方肥,治虫能做到适时适量有针对性,大蚕地蚕育、蚕台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化配套技术应用比率较大,其它一些新技术、新蚕药得到普及,使蚕农不但省工、省力、节本,增加了养蚕效益。 三、蚕桑生产存在问题 1.年龄老化,后继乏人 从事蚕业生产的群体年龄老化,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62.4岁,其中60岁以上的占70%。学历低,大多是小学学历,文化知识欠缺,接受新技术能力相对偏弱,迫于体力,安于现状,不思扩展,年轻一代又对种桑养蚕缺乏认识,蚕业生产后继乏人。 2.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差 桑园基本种植在自家责任田地上,面积往往在2-3亩之间,较小的面积,取不得规模效益,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养蚕技术差和困难户大多经济薄弱,蚕室条件差,常因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蚕难养,易发病,造成蚕茧产量低,质量差。 3.养蚕成本增加,相对效益降低 调查对象普通反映,每年农资价格上涨,养蚕大户雇人养蚕工资,以前是30~50 元/天,现在已上升到80~120元/天。如果蚕茧价格在20 元/斤,则相对效益较低,认为养蚕不合算;如果茧价能达到25元/斤以上,那么养蚕就有奔头。 4.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淡薄 从这次调查来看,有的蚕农蚕室蚕具消毒工作马虎,他们也知道,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一经蚕饲养后,就会积累较多病源,蚕病流行的潜在可能性也较大,但他们对蚕室蚕具消毒防病的在思想上、行动上不够重视,存在问题较多。比如西岩村施某某户,近几年来蚕经常发生脓病,经调查得知,他以往只对蚕室、大蚕具等作了消毒处理,从不曾消毒小蚕具。 5.农药中毒依然是焦点问题,大气氟污染仍有存在 农药中毒历年来都是比较严重,尤其以中秋蚕中毒居多,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主要原因是桑园不成片,与其它农作物插花或遭暗算。调查对象在2011年饲养蚕种272.25张,中毒约7张,损失率2.6%,损失金额达12000余元。 随着新建区域工业发展的加快,蚕氟污染中毒案例增加。有不少桑园已不能养蚕,不少地块不能再种桑养蚕,制约着蚕桑业的健康、扩大发展。 6.评茧方法简单,茧质下降 目前大多采用目测收茧,调查户反响较大,认为评价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不公平,主评人员受心情及其它因素影响,讲话不好听,优劣蚕茧拉价太小,好茧户吃亏。新建茧站场地差,售茧蚕农日晒雨淋,怨声多。 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几点对策措施 新建区域的蚕业发展是缙云县蚕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这次专门调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看,种桑养蚕是缙云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有发展潜力,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