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感”缺失和寻找
“安全感”缺失和寻找
摘 要:对“安全感”的需求是人类的本能,从白先勇的作品可以看出,“安全感”并不仅仅来自一个具体的“家”,而是一种鲜明的情绪、情感诉求。论文主要以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为中心,探究白先勇笔下人物“不安全感”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人生“不安全感”的原因加以分析。
关键词:白先勇; 安全感; 家; 《孽子》
白先勇是华文文坛一位极受重视的文学家。迄今为止,他旅居海外已40多年。如今,高龄的白先勇频频往返于大陆、台湾和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些年白先勇多次受邀访问他的出生地桂林。许多媒体对于白先勇的桂林之行,纷纷下大标题称其为“回家之旅”。然而,对白先勇来说,“家”究竟在哪?
白先勇是前国民党将军白崇禧的第五个儿子,1937年出生。那是“七#8226;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可以说是生于忧患。白先勇7岁时,经医师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日本投降后,白先勇迁至上海和南京,小学就读于南洋模范小学。1948年白先勇又迁居香港,就读九龙塘小学及喇沙书院。随着国共内战的失败,白先勇又于1952年移居台湾。由于白先勇曾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于是,在1956年建国中学毕业后,他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乃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1965年,白先勇在美国取得艺术创作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从此在那里定居。
从白先勇青少年时代辗转流离的人生来看,对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家”的安全感,他似乎很难拥有。也许正是如此,白先勇缺乏对一个具体的“家”的确定认同感。在1967年接受《幼狮文艺》的采访中,白先勇就被问到关于“家”的话题。他回应说:“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记忆的总和,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想得厉害。”[1]可见,白先勇所谓的“家”,也许不是任何具体??地理所在,也许是一个能给他身体和心灵“安全感”的所在,或者是文化,或者是生命感觉。
可以说,对于“家”的渴望、对“安全感”的需求是人类的本能,白先勇也不例外。因此,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也可以理解为他对生命某种“渴望”的延伸――对“安全感”的渴求。通观白先勇小说,可以发现这是他小说一种鲜明的情绪、情感诉求。这种对“安全感”的渴求,在他作品的人物世界中不乏线索。例如,《台北人》中那些“身”在台湾却一心沉溺于过去(大陆)辉煌的老兵、舞女、将军;《纽约客》里拒绝融入异国文化的大学教授、风华绝代的留学生;《孽子》中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同性恋者。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中,不难发现,他们所认同的有“安全感”的世界,有的存在于过去,有的存在于难以抵达的空间,有的存在于社会伦理无法认同的未知处。但他们都缺乏“安全感”,因为“缺乏”,所以“寻找”。白先勇作品中那些寻找“安全感”的人们,有的成功了,有的妥协了,有的被这个不安的世界吞没了。
本文主要以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为中心,探究白先勇笔下人物“不安全感”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人生“不安全感”的原因加以分析。
一、成为少数人的恐慌
传播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沉默的螺旋,即人类社会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就会形成舆论。舆论在政治事务和其他许多问题上对普通社会成员构成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行为。而选择与处于优势的舆论不同的立场和行为方式,将可能导致个人在社会中被孤立、被排斥。因此,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一致,他们一般会自信地表达这些观点;然而,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只与少数人类似、相同,那么他们将会谨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沉默。在这个过程中,强势观点被不断强化,弱势观点不断失去话语权[2]。在白先勇许多关于“同性恋”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同性恋者”就是这样一群被主流社会孤立、排斥而无法拥有话语权的社会边缘人。
在《孽子》中,阿青因为和主流社会不同的性倾向,而被迫离家出走。在“同性恋”生活方式无法得到认同的主流社会里,他不仅不容于学校,而且不容于家庭亲人之间,人生倍感孤独。阿青只得和一批同样无家可归的同性恋青年,流浪到台北新公园,建筑了他们自己的小王国。在他们原来的生活轨迹中,突然有一天他们认识了真实的自己――他们将是不容于正常社会的“异类”。但他们依旧渴望有人诉说、有人理解、有人关爱。但是生活没有给予他们认同,他们被放逐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在那团昏红的月亮引照下,我们如同一群梦游症的患者,一个踏着一个影子,开始狂热地追逐,绕着那个莲花池,无休无止,轮回下去,追逐我们那个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