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贵州书院讲学运动
明代贵州书院讲学运动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贵州书院讲学运动的兴起 正德三年(1508)春,贵州历史上迎来了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是年,王阳明因忤权阉刘瑾而谪戍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他在生死边缘之际,仍潜心探究圣贤之道,终于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于是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物”学说。第二年(1509),又形成“知行合一”学说,标志着阳明心学体系在贵州初步形成。这一事件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当代学者称其为“思想史上的一声惊雷”。 王阳明龙场悟道以后,旋即在贵州展开书院讲学活动。他在龙场修建“龙岗书院”,向当地“苗夷”弟子讲授心学。“先生抵龙场,履若中土,居职之暇,训晦诸夷,士类感慕者云集听讲,居民环聚而观如堵焉,士习丕变。”“当日坐拥皋比,讲习不辍,黔之闻风来学者,卉衣?舌之徒,雍雍济济,周旋门庭。”贵州、湖南、云南学子纷纷前来就学。如贵阳陈文学、汤?、叶梧等前往就学于门下;湖南蒋信、冀元亨千里求教,“大有得而归”;云南朱克明、朱克相兄弟也拜学于王阳明门下。他们后来都成为西南地区传播阳明心学的著名学者。 王阳明的龙岗书院讲学引起贵州土司和地方高级官员的高度重视。贵州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多次遣使问候,表达崇敬之情,结下深厚友谊。贵州提学副使毛科、席书先后两次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学。正德四年(1509),王阳明接受席书邀请,主讲贵阳“文明书院”。席书亲率书院弟子二百余人“以所事师礼事之”,“诸生环而观听者以百数,自是贵州人士始知有心性之学”。是年岁末,王阳明调升任江西庐陵知县,离别之际,贵州弟子与他依依惜别。王阳明在镇远邸店中致信贵州弟子,嘱咐他们管理书院,勉励“努力进修,以俟后会”。 王阳明在贵州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年时间,但他的龙场悟道和书院讲学活动,却是贵州史上第一次破天荒的大规模学术活动,不仅为贵州播下了阳明心学的种子,而且也揭开了贵州持久的书院讲学活动的序幕。“黔中之有书院,自龙岗始也;龙岗之有书院,自王阳明先生始也。”王阳明为龙岗书院拟定的“立志”、“勤学”、“责善”、“改过”四大学规,成为明代贵州书院讲学运动的旗帜和指针。明代江右王门郭子章称:“海内谈圣学,半宗余姚;余姚之学,成于龙场。”清代贵州学者翁同书称:“黔学之兴,实自王文成始。”民国贵州学者陈矩称:“终明之世,吾黔学祖,断以文成为开先,信不诬也!”王阳明因教化边地之功,被学者称为“黔学之祖”;而贵州因首传阳明心学,也被称为“王学圣地”。 明代贵州书院讲学运动的发展 在王阳明书院讲学活动影响之下,贵州书院讲学之风从贵阳地区向全省范围迅速发展。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贵州出现了三次大规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 第一次书院讲学高潮发生在嘉靖初年,以黔中王门弟子陈文学、汤?、叶梧为代表。陈、汤、叶是王阳明在贵州的及门弟子,他们曾以诸生身份就学于阳明先生,潜心向学,深受赞许。嘉靖八年(1529),王阳明逝世,由于阳明心说遭到诋毁,朝廷将其定为“伪学”,禁止天下学子讲习。陈、汤、叶不为朝廷禁令所动,尊奉阳明先生如初。他们弃官归里,慨然以弘扬师说为己任,阳明心学在贵州得以继续传播。在王阳明逝世五年之后,王阳明浙中私淑弟子王杏巡按贵州,陈、汤、叶于是联络黔中弟子数十辈,恭请王杏兴建“阳明书院”。王杏允其所请,“以慰士民之怀”,“以激劝边人”。嘉靖十三年(1534),贵州“阳明书院”建成,王杏亲自作《阳明书院碑记》,是为中国最早一家阳明书院。嘉靖十八年(1539),王阳明楚中弟子蒋信提学贵州,陈、汤、叶又请置龙岗书院祠田,重修文明、阳明两书院,新建正学书院。在当时全国禁毁阳明心学的背景下,黔中王门弟子率先掀起龙岗、文明、阳明、正学四大书院为中心的心学讲学运动,表明阳明心学在贵州已经深入人心。 第二次书院讲学高潮发生在嘉靖隆庆时期,以黔中王门再传弟子马廷锡为代表。马廷锡,贵阳人,受学于蒋信门下,曾任四川内江知县,后弃官归里,于贵阳城南渔矶构栖云亭(今甲秀楼址),一意讲明心学,前后达30余年之久。在此期间,王阳明著名弟子徐樾、王学益、胡时尧、刘大直、赵锦等先后出任贵州巡抚等高级官员,他们刊刻阳明遗著,大讲阳明心学,又与马廷锡相互论学。隆庆四年(1570),冯成能于贵阳城东扩建阳明书院(今贵阳省府路),移马廷锡讲学其中。冯成能时时来会,听者常数百人。马廷锡讲诲不倦,兴起者甚众,“盖自阳明、道林后仅见云。”“盖若先生(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