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与贰臣进退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士与贰臣进退人生

文士与贰臣进退人生   明末清初的沧桑巨变孕育了一大批经历繁复、个性鲜明的文人学士。钱谦益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领袖,以“清流”自居:又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得意一时亦落魄一世。他屈节降清,晚节有亏:却又秘密联结抗清力量,力图恢复,以至于死后文章遭毁,名列《贰臣传》。他是文章宗伯,著名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生前藏书宏富,却毁于一旦。他得到了当红名妓的青睐,力排众议娶其为妻,红袖添香,唱和悠游,却保全不了薄命的红颜。钱谦益生前盛名,寂寞身后,寿则多辱。复杂和漫长的一生,交相错杂与乖桀的资料,令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虽盖棺而无法定论。   两朝领袖   钱谦益一生的污点定格于1645年5月15日。那一天大雨如注,仓促乌合的南明王朝在清军铁骑之下土崩瓦解,时任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与大学士赵之龙率百官于南京城外,滂沱大雨中迎降清军。有此污点,钱谦益因此入清史列传的《贰臣传》。乾隆帝下令销毁他的书籍,并作诗讽刺他曰:“两姓事君王,进退都失据。”   实际上,钱谦益漫长的一生中深陷政治漩涡中的时日并不长。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即俗称的探花。直至明亡之时的1644年,约35年的时间里,钱谦益在朝为官的时间不过五六年,却三起三落,最高官职为崇祯元年(1628)的礼部侍郎。旋即在党争中遭排斥,被革职。   钱谦益的名声来自于文学。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江左三大家”之一,执东南文坛之牛,开创了有清一代的新诗风。他还是历史学家,曾撰写《太宗实录辩证》,参与修《神宗实录》,入清后任过明史馆副总裁。   古代读书人往往与政治有不解之缘。钱谦益少年时即好言王霸大略,16岁拜见过当时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成年后声名曰隆,成为东南士林之首,参与反对奸臣魏忠贤的政治斗争,被当做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于是,他的屈节降清更加令世人侧目。   据史载,大清兵临城下时,钱谦益的侧室柳如是劝他投水自尽,钱谦益以足试探水温,说道:水冷,奈何。清军入城,下令汉人剃头作满人装束,众皆汹汹,钱谦益却忽然道:“头皮痒。”于是出去了。人们以为他去蓖头发,没想到等他回来,居然已经剃了头,拖着根大辫子。有一次有人见他衣服特别,问其故。他答曰:衣领是前朝的式样,宽松舒服;袖子是时下窄小的样子,这样比较方便。此话一经流传,人们讥笑他,不愧是“两朝领袖”。   一个文弱的书生,若性格又非刚直坚硬,希图在乱世中贪生避祸,自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明亡之际,官员不死守,自身以死殉城,因而保全城郭人民,在史述中其实得到普遍的肯定。这还是针对守城的武将而言,而对于钱谦益这类文人,对于当时已无可能坚守的南京城而言,时论实际上并不严苛。陈寅恪先生也客观地说:“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势所使然。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情理。”   钱谦益北上担任礼部侍郎,不久即托病还乡,于江苏常熟老家的红豆山庄著书立说。他的诗文多故国之思,身世沧桑之感,仍然将自己当做亡国之臣:“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钱谦益的诗风转益多师,一生几变,晚年于杜甫尤有慧心,特别是七律一体,沉郁藻丽,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思沉;且常常写成庞大的组诗,像《西湖杂感》20首、《狱中杂诗》30首、《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等等,均才思宏博,托旨遥深。其中,和杜甫《秋兴八首》的《后秋兴》,更是连作13叠共104首,令人不得不叹服他宏富的才情。他还编纂了《列朝诗集》,整理有明一代文献,为明代文学立传,“使后之观者,有百年世事之悲,不独论诗而已也”。更有甚者,他还秘密联络抗清义师,曾先后与南明桂王政权的大学士,也是他早年的学生瞿式耜,以及郑成功、张煌言等人联系,几倾家产援助抗清义军。钱谦益晚年的种种行为表明他愧悔交集的心态,也展现了一代士人在社稷倾圮之际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   寿则多辱。钱谦益在明亡后生活了近20年,体味着遗民的伤痛:也曾因黄毓祺反清案的牵连而身陷囹圄;晚年家中遭盗,家境困窘:心爱的书籍又遭火灾,毁于一旦。1664年,82岁的钱谦益辞别人世。临终前,他长叹道:“不能死在乙酉(1645)那一年,不是太晚了吗?”不能尽忠于前代,亦无法倾心于新朝,他的种种反复依违令后人叹息。   对钱谦益的评价由于乾隆的态度而逆转。乾隆对他种种反清言行深恶痛绝,认为他“大节有亏,实不齿于人类”。对钱氏那些含有反清意识的诗文,乾隆也认为并非肺腑之言,而只是为了“掩其失节之羞”。钱谦益的著作遭到禁毁。这种态度于清代一直占据主流,近乎定论。晚清以降,时移势迁,对钱谦益的评价逐渐公允得多。陈寅恪先生撰写了洋洋八十万言的《柳如是别传》,详细考证钱谦益抗清义举,认为“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可谓中肯。   风流教主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