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摘要: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杀菌剂;复配;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299-03 草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草莓灰霉病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影响产量与品质,严重时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带菌果实在贮运、销售和消费期间继续发病,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草莓灰霉病菌除为害草莓外,还侵染茄子、辣椒、黄瓜、番茄、西葫芦、莴苣、葡萄等多种园艺作物,防治非常困难[2]。由于草莓种质资源中缺少高抗草莓灰霉病的品种,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目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常用化学药剂有苯胺基嘧啶类的嘧霉胺(施佳乐)、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速克灵)、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类的捷菌等[3]。但灰葡萄孢具有繁殖快、遗传变异大和适应力强等特点,极易产生抗药性[4],使常用杀菌剂防治效果大大降低[5]。本试验旨在明确草莓灰霉病菌对几种商品杀菌剂的抗药性,筛选高效防治草莓灰霉病菌的复配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GYBc-1菌株。采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草莓种植大棚中的病果,经单孢分离、纯化获得[6]。 1.1.2 供试药剂 35%腐霉利悬浮剂(简称腐霉利,宜宾川安农药有限公司),400 g/L嘧霉胺悬浮剂(简称嘧霉胺,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简称苯醚甲环唑,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50%嘧菌环胺(瑞镇)水分散粒剂(简称嘧菌环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武夷菌素原药(简称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20%乙蒜?丁子香酚可湿性粉剂(简称乙蒜?丁子香酚,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80%乙蒜素乳油(简称乙蒜素,河南啄木鸟农化公司),均为市售商品杀菌剂。 1.2 方法 1.2.1 6种杀菌剂毒力测定 将6种商品杀菌剂同培养基充分混匀,配制成0.01、0.05、0.10、0.50、1.00、5.00、10.00 mg/L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培养基。用打孔器从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的草莓灰霉病菌菌落边缘取直径5 mm的菌饼,菌丝面向下接种在含药PDA培养基上,每皿一个菌饼,25 ℃倒置培养,每处理3个重复,以无药平板作为对照。接种后5 d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相对)抑菌率。借助SPSS软件,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抑菌率为纵坐标(y),求得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和相关系数[7]。 1.2.2 复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测定及增效研究 结合商品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对商品杀菌剂进行复配组合,配制终浓度为1.00、5.00 mg/L的含药PDA培养基,以不加药剂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每处理3个重复。以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为标准药剂,参照文献[6-8]的方法,计算复配剂实际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CTC),评价增效作用、确定最佳配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商品杀菌剂抑菌作用 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武夷菌素6种杀菌剂在浓度为0.01~10.00 mg/L时,对灰葡萄孢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表1)。 2.2 6种商品杀菌剂毒力 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