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常相声比较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马、常相声比较研究

侯、马、常氏相声比较研究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相近似的某些艺术家所形成的统一体。它是在社会各种矛盾斗争中产生的,是在艺术论争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中的产物。成为流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手段;二是专家学者和业内同行的认同;三是有相当广泛的支持者、效仿者和观众群。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戏曲界、音乐界、美术界、文学界等都有很多颇有影响的艺术流派。如京剧界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书法界有“欧柳颜赵”四大家,那么相声界有没有艺术流派呢?遗憾的是,由于相声界的现实情况较为复杂,尽管学界时有相关研究论述面世,然而尚未就“流派”达成共识。   然而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此,将学界目前较为认可的侯(宝林)、马(三立)、常(宝?摇⒈?霆)三者作为对口相声中各具特色的比较对象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其艺术共性和个性,不仅对这三者的艺术特色、审美情趣、创作方法、笑料特点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必要总结。   为了使比较分析更加清晰和直观,下面笔者先将侯氏(宝林)和马氏(三立)相声进行对比,然后再将常氏(宝?摇⒈?霆)相声与前二者再行比较。   一、侯氏相声与马氏相声之比较   (一)比?^对象   侯氏相声:侯宝林   马氏相声:马三立   (二)比较曲目(各举5篇为例)   侯氏相声曲目:《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婚姻与迷信》《关公战秦琼》《改行》   马氏相声曲目:《开粥厂》《相面》《黄鹤楼》《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   (三)曲目类型与文体风格特点   侯氏相声多以论述体见长,清新儒雅,常以俨然学者的态度和语境表述,先提出论题,然后展开论述,在论述中旁征博引,结构笑料。见《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婚姻与迷信》《阴阳五行》《一贯害人道》《普通话与方言》《讲帝号》等作品。侯宝林的相声风格潇洒大方,化俗为雅,讽刺犀利,趣味横生。   马氏相声多为叙述体,以平常人身份现身,通过讲故事经意或不经意地吹嘘自己,冷面搞笑。见《开粥厂》《黄鹤楼》《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相面》《卖挂票》《文章会》等作品。马三立的相声风格幽默含蓄,俗中见雅,回味无穷。   (四)语言特点   侯氏相声强调语言的美感,时尚而精炼。说出话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拿捏得当,就像是流淌的音乐。讲究运用语汇与时俱进,常能用三言两语就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侯宝林运用语言精炼生动,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相声语言有强大的气场和感染力,令人着迷。   马氏相声的语言追求朴实自然,极其生活化,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却谙熟“暗中下套”,吸引着人不得不听。事实上,马氏相声对于所表演文本的语言文字要求极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看似随意为之,实际一招一式都在严谨的规范之中。贯口也与众不同,轻松,自然,赏心悦目,熨腹贴心。马三立运用时代语言与侯氏反其道而行之,侯宝林是正用,增加其时效性;马三立是逆用,增加其幽默性。逆时、逆地、逆行业、逆常态的今词古用,古词今用,跨行业、跨性别、跨年龄的逆用比比皆是。如《吃元宵》中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描绘,幽默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五)笑料分类比较与剖析   1.筛选运用笑料是突显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侯宝林5段相声为例,经常使用的笑料分别是:评谑①(对一事物进行评论和否定)占全部笑料的26%,摹仿(模仿)占19%,悖谬(荒谬)占10%,即否(对一个问题试图肯定,又马上否定)占7%,责谬6%,赞扬5%,这6类笑料占全部笑料的73%。应该说,这6类笑料是侯宝林相声搞笑的主要手段,而很少用马三立惯用的自谑自嘲和常氏演员捧逗相互戏谑的笑料。所举侯氏作品立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包袱的穿插设计恰当,都是先提出有关戏曲、语言、宗教、哲学等方面的论题,然后展开论述,在论述中旁征博引,引发笑料。   2.马三立使用比较多的笑料分别是责谑(遭到捧哏驳斥和批驳)19%,戏谑15%,错谬10%,痴谬(说玄话,说大话,说错话,说傻话)10%,自诩10%,自谑(自嘲)6%,这6类笑料是马三立相声搞笑的主要手段,占所举5段相声全部笑料的70%。马三立运用笑料,与侯宝林泾渭分明,擅长塑造的是爱好吹嘘自己,又怯懦为人的小人物。   对比可见,二者运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搞笑手段。   (六)表演特点   侯宝林的表演追求潇洒生动,摹仿惟妙惟肖。马三立表演多是点到而已,偶有漫画式夸张造型如《相声的魅力》中的“猫”,《开粥厂》中的“金鱼儿银鱼儿赛叫驴儿”等,追求含蓄幽默。   (七)捧逗关系   侯宝林和郭启儒、郭全宝的捧逗关系类似大单边,是专家学者与听众的关系,捧哏对逗哏的讲述只是赞许和置疑。大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