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寒缘何而来
世纪寒潮缘何而来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我国遭受强寒潮天气袭击,南北各地纷纷进入“速冻模式”,80多个气象观测站突破当地建站以来最低气温历史极值。北京1月23日白天,最高气温仅-13℃,为58年来最低昼温;广州1月24日正午,鹅毛大雪漫天飘舞,南国雪景亦真亦幻,百年一遇。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此次所谓的“世纪寒潮”有哪些特点?此外,2015年是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专家曾预计可能会出现“暖冬”,为何2016年伊始就迎来寒潮?
来自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分析结论显示,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从气象上看,有四大特点。
一是气温下降剧烈,多地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华北、黄淮、江南、华南及四川等地共有179个市县最低气温跌破当地建站以来1月份的历史极值;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2个市县气象站跌破???低气温历史极值。
二是影响范围广,从北到南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在6℃以上的面积达78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1.9%。降温幅度超过12℃的面积为17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4%。最低气温达0℃以下的国土面积达9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98%。
三是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华南一些站点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降雪。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中北部、福建西北部、湖南中北部、贵州北部等地先后出现大到暴雪。1月24日,雪线越过南岭逐渐南压至广州及珠三角一带,为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的最南端。广西贵港城区、玉林、凭祥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雨夹雪或雪,广州城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降雪。
四是过程中雨雪、寒潮、冰冻、大风叠加,致其影响加重。
根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254.3万人受灾。
在农业方面,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农业遭受2天至5天冻(寒)害。此次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接近1991年12月下旬过程,但不及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受天气影响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1条高速公路路段封闭,京沪、沪昆等高铁列车晚点,重庆、昆明等地部分航班出现延误或取消。部分地区物流运输受到影响,蔬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贵州大部及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局部地区出现电线结冰,部分地区采暖用电需求出现峰值。 寒潮来袭,蔬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此外,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渤海海冰面积较前期迅速扩大,1月24日渤海海冰覆盖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较19日的1.8万平方公里增加约67%,比去年同期偏大约2.9倍,为近5年来最大。
今年初,不仅国内许多地方在“速冻”,北美、欧洲的局部地区也进入极冷模式。
但就在2015年12月,全球领导人和科学家还在法国巴黎谈全球变暖,更有报告称2015年是现代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而且,专家曾预计可能会出现“暖冬”,但为何2016年伊始就迎来如此“大Boss级”的寒潮?
如果从大气物理的角度来解释,需要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极地漩涡,一个是高空急流。
极地漩涡是一种持续并大规模存在的寒冷气旋,介于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中部。地球南北两极的地磁将来自宇宙的冷气阻挡在地球之外,但同时使南北两个地极上空形成极地漩涡。
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司长、气象专家汤绪介绍,原先始终存在于两极的极地漩涡相对稳定,呈大块出现,但全球变暖后,由原有的稳定转趋活跃,有可能出现小涡旋,北极极地漩涡产生的小涡旋往南偏移,就会造成某一个区域被“速冻”。
“一个大尺度的涡旋盘踞在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在此不断集聚、堆积,在其西侧的偏北气流不时把一些冷空气带到南边,这也是我国前段时间北方偏冷的原因。”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勇表示。
不少气象专家认为,极地涡旋离开北极地区南下,其罪魁祸首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气旋式风暴。通常情况下,北极涡旋并不会轻易离开北极地区。但去年12月底,位于冰岛的强大气旋式风暴将北大西洋的热量带向北极地区,使通常温度在-30℃左右的北极突然升温至0℃以上,堪称北极的“世纪之暖”。在这个气旋式风暴“排挤”下,北极涡旋“被迫”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一路南下。
北极涡旋仿佛“扫地僧”,平日“深居简出”,一旦“出手”威力无穷。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在我国此次寒潮爆发之前,已经有一些冷空气先期渗透南下,而冷空气的“主体”南下后,影响范围十分广泛,除了新疆和东北地区东北角,我国大部分地区没能幸免。
高空急流是东西走向围绕地球的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