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干语亲属称语研究
东干语亲属称谓语研究 摘要:亲属称谓语是以本人为中心而确定的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东干语是我国晚清时期回民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到中亚境内的回民义军幸存者所使用的陕甘等地的方言,它独立发展一百余年,受到了俄语、突厥语、波斯语等多种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亲属称谓系统。此文用描写和分析的方法从宗亲、外亲和姻亲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并进一步总结东干语亲属称谓语词汇的总体特点和语法特点。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东干语 亲属称谓语系统 词汇特点 形态特点 目前,国内对东干语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专门研究的著作或文章,但在有关书籍或文章中有所涉及。著作如林涛教授主编的《东干语调查研究》第八章第九、十节介绍了有关亲属和称谓语的词汇。期刊论文也有对亲属称谓语的介绍,如《东干文与东干语》(丁宏)在介绍东干语的特点中描写了名词中的称谓语特点。此文的东干语亲属称谓语语料也主要来自于上述著作和论文。东干语的研究概况使其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友好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研究东干语言将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发展。其次,中亚东干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独具特色,既保留了旧有的明清西北方言的主体,又吸收和借鉴了俄语、突厥语等外来语,在语言研究方面潜藏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是研究近代汉语和西北方言的重要资料。 一、东干语亲属称谓语概貌 亲属称谓语是指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人的相互称呼,是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我们采用两分法将亲属主要分为血亲和姻亲,本文又根据与自己是否属于同一姓氏把血亲进一步细分为宗亲和外亲。在东干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家族是由同出一源的七代亲属组成的,因此研究范围只涵盖以自己为中心,下三代到上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 (一)宗亲:指与本人有血缘关系且属于同一姓氏的亲属,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两部分。 1.直系宗亲:指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且同姓的亲属。如下表1: 2.旁系宗亲:指与自己有间接地血缘关系且同姓的亲属。如下表2: (二)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如下表3: (三)姻亲:指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具体分为血亲的配偶,即宗亲和外亲的配偶;配偶和配偶的血亲,即丈夫(妻子)及其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1.血亲的配偶。如下表4: 2.配偶和配偶的血亲。如下表5: 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如下表6: (四)其他称谓语 其他的有对小孩的爱称,如:гуэгуэp乖乖儿 、 дaндaнp蛋蛋儿 等。 二、东干语亲属称谓语词汇特点 (一)汉语西北方言词语是东干语词汇的主体 东干语亲属称谓语来源于我国晚清时期的西北回民汉语方言,其最大特点是词汇中存在着丰富的西北方言词汇。东干语中的大量词汇在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陕甘等地的方言中广泛使用。如:太爷、太奶、外爷、外奶、达达、大妈、姨娘、婶婶、姑父、姨父、老汉、大儿、二儿、碎儿等。 (二)借用外来词 东干人是指19世纪晚期被迫迁到中亚地区的我国西北回民。中亚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突厥汗国统治过,在此之后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到19世纪末俄国人成为中亚的统治者。东干人受到了伊斯兰文化、俄罗斯文化和突厥文化的影响,由于多元的文化基础,使东干人的语言词汇呈现出多语的现象。如:东干语亲属称谓语中对哥哥的尊称“阿勒该”和指谓连襟的“巴家”都受到了突厥语吉尔吉斯语的影响。 (三)古代和近代汉语词汇的保留 东干语亲属称谓语中有一些经常使用的词语完整地保留了我国古代汉语词汇。如: 1.对岳父的称谓“外父”。“外父”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梁章钜《称谓录》引《潜居录》:“冯布赘于孙氏,其外父有烦琐事,辄口:`‘俾布代之’。”① 2.对岳母的称谓“外母”。“外母”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如《警世通言》卷二十:“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押赴市曹处斩。”② 3.对父亲的称谓“达达”和“老子”。“达达”这一称谓大约出现在明代,如《金瓶梅》第二十六回:“妇人……说道:`我的亲达达!……放他出来。”③“老子”一词见于南北朝时期,如《宋书》卷九十一:“孙恩之乱……‘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儿。’……”④ 4.对舅母的称谓“妗子”。对“妗”的称呼出现于宋代,如《集韵》:“俗谓舅母口妗。”⑤ 5.对妯娌的称谓“先后”。“先后”之称大约见于汉代,《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⑥ 三、东干语亲属称谓词形态特点 词的形态分为两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