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人所编诗选本看清代宋诗学之辨体.docVIP

从清人所编诗选本看清代宋诗学之辨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清人所编诗选本看清代宋诗学之辨体

从清人所编宋诗选本看清代宋诗学之辨体   摘要:诗歌选本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文学批评形式。透过清人所编宋诗选本这一重要窗口,可以观照出清代宋诗学的历史进程。辨体是诗界、选坛的首要命题。在唐宋诗之争的大背景下,清入主要从性情之真伪、源流之正变来辨宋诗之体,追求“真”宋诗,最终趋向分体各师,折中融通。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清代;宋诗选本;诗学;辨体      一、引言      明嘉隆以来,诗界弥漫着一片尊唐黜宋之音。尽管公安、竟陵诸有识文人奋力反拨,终究影响式微,旁门别派挡不住“格调”一统的大势。学唐末流之弊众人皆知,诗坛亟须革故鼎新。这不仅是诗歌发展的内在趋势,也是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源于唐而变于唐,身受数百年冷遇的宋诗,恰是医治尊唐末流的一剂良方。晚明以迄清初康熙年间,是唐宋诗之争最复杂激烈的时期。诗坛风气一时尊唐黜宋,忽而祖宋抑唐,末流所向,依葫画瓢,句剽字窃,未能得古人之兴会神理。通过尊唐或宗宋来拯救各自末流之弊,久而久之,实际上彼此都陷入了同一窠臼。康熙十二、三年间(1673、1674),汪懋麟曰:“今之窃学言唐者,必以黜乎宋为言;而窃学言宋者,又未深究乎所以为宋之意,之二者,其失一而已。……按以古人之法,若者唐,若者宋,若者于唐、宋之貌似矣而非似,至不能名为唐之诗,宋之诗,则亦自名其为己之诗而已,又乌可不辨耶?”唐宋两派相互诋辱,其失实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陈?《宋十五家诗选序》曰:“昔敝于举世皆唐,而今敝于举世皆宋。举世皆唐,犹不失辞华声调、堂皇绚烂之观。至举世皆宋而空疏率易,不复知规矩绳墨与陶铸洗伐为何等事?嗟乎,此学宋诗者之过也。”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嗣槐代人为顾贞观《积书岩宋诗删》作序云:“今选诗家,必坦唐而訾宋之性灵,又必有坦宋而訾唐之肤廓,此昔时拘以风格而弃之者。”尊唐祖宋之末流,只袭其貌而不得其真,貌合神离,故皆有流弊。这也是诗人、选家们辨体宋诗的一大诱因。乾隆三十五年(1770),王鸣盛为汪景龙、姚埙《宋诗略》作序曰:“顾后之学诗者,率奉所谓唐音以抹煞后代,故有称宋诗者,则群讥之日庸,日腐,日纤。……是书也,可使天下逡世,考见宋人之真诗学。西昆者,承唐末之余藩而非宋也。师击壤者,开道学之流派而非诗也。轻滑率易者,系晚宋之末流而非宋之真也。”道光二十五年(1845),许耀《宋诗三百首序》曰:“世之学者率尊唐抑宋,谓其腐也、纤也,不知此特宋诗之流弊,非宋诗之真也。”宗唐者泛称学宋者有“庸”、“腐”、“纤”三病,以宋诗之病贬抑师宋之流,实是以叶障目,未见宋诗之真,犹如祖宋者讥刺学唐末流摹而不化,皆未能得唐宋诗之三昧。而且,宋人中如承晚唐之余的西??派、学邵雍“击壤体”的诗人以及晚宋轻滑率易之流,亦非“真”宋诗。   大致说来,摆在清人面前的:一是选诗难,选宋诗尤难;二是前代宋诗选本乏善可陈,可资借鉴者寥寥无几;三是宗宋者捋扯皮毛,滋生弊端,选坛多以唐存宋,而未能以宋诗选宋诗,亟须优秀的诗选范本来正本清源。欲以宋诗救唐诗肤廓、空泛、软熟之弊,而不为学唐者所讥,必先知宋诗者为何。故辨体是诗苑、选坛的首要任务,也是建构宋诗学的不二选择。即对宋诗“验明正身”,宋诗与唐诗有无分别,什么才是“真”宋诗。辨体就是宋诗从唐诗视域中逐渐分离、独立。就诗学理论体系而言,辨体属于诗歌本质论的范畴。辨体实是与唐诗存异,是清人建构宋诗学体系中本体论的根本命题。众多诗人、选家们或为人题序撰跋,或亲自操觚染翰,对宋诗的辨体表达一管之见。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清人对宋诗的辨体是与唐诗分不开的。换言之,宋诗辨体是“唐宋诗之争”题中应有之义。在“唐宋诗之争”的大背景下,清人多从性情之真伪、源流之正变两个维度来辨析宋诗异于唐诗之处。      二、以性情、人品论宋诗      承继晚明性灵思潮,明末清初诗论家目睹学唐之弊,多提倡用宋诗来涤清其病,由此带来了宗宋诗风的兴起。清人借助性灵思潮这面大旗,主要是对宋诗与唐诗的辨析,乃至宋诗地位的确立。钱谦益直指学唐末流之非:   今之谭诗者,必日某杜,某李,某沈、宋,某元、白。其甚者,则曰兼诸人而有之。此非知诗者也。诗者,志之所之也。陶冶性灵,流连景物,各言其所欲言者而已。如人之有眉目焉,或清而扬,或深而秀,分寸之间,而标置各异,岂可以比而同之也哉?沈不必似宋也,杜不必似李也,元不必似白也。有沈、宋,又有陈、杜也;有李、杜,又有高、岑,有王、孟也;有元、白,又有刘、韩也。各不相似,各不相兼也。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俨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后人取法前贤,本是学诗之途径。若以古绳今,以古律己,竭力“追配古人”,反而会误入歧路,甚至丧失本性。钱氏以为此类人皆非知诗者。诗本性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