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大量腔积液1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大量胸腔积液1例体会 【摘要】通过对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现代药理特点研究,证实中医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及特殊优越性,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利尿剂抵抗型心力衰竭提供经验。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6;R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0.02 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后阶段,由于原发性心肌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导致心脏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引起心室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低下,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亦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药物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有增加心肌收缩力,消除过度的水钠潴留,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即所谓的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基本治疗措施。然而临床中又有诸多病例单以西药方法难以奏效,笔者有幸于数年前聆听南京中医药大学唐蜀华教授关于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讲座,遂于临床中加以辨证应用,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中1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男,苌某,72岁,因“胸闷、气喘十余天”入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三年,未曾规范治疗。入院十余天前开始出现胸闷、气喘不适,呈进行性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不能平卧,于外院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不全,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6.8℃,BP130/80 mmHg,体重50 kg。一般情况尚可,神清,气喘貌,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廓饱满,双侧呼吸运动减弱,双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率89次/min,心音低钝,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反射正常。辅助检查:心脏彩超示: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心功能减退。胸部CT示:肺气肿,心功能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左上肺斑片影,左肺下叶不张,大叶性肺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房肥大。N端-前脑钠肽示:2754.00 pg/mL。 1.2 方法 入院后予以常规抽取胸腔积液行胸水常规、生化、找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等检查以排除恶性胸腔积液及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结合一系列检查,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冠心病。治疗上予以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等抗栓治疗,予以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基本治疗措施应用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所致的症状,同时予加用黄芪保心汤(黄芪30 g、桂枝10 g、白术10 g、茯苓15 g、泽泻10 g、川芎10 g、丹参15 g)水煎服,1剂/d,患者症状逐渐好转,1周后复查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完全消失,患者胸闷、气喘症状减轻,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可平卧,双下肢水肿消退。患者出院后予以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等西药口服以改善心室重塑,同时间断予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中药服用。 2 结 果 随访三年,患者病情平稳,未再出现心力衰竭加重导致的大量胸腔积液及双下肢水肿的病情。 3 讨 论 笔者阅读中国古代医学著作后,发现并无“心力衰竭”相关解释,参照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涉及“心痹”、“心悸”、“痰饮”、“水肿”以及“咳喘”等范畴。对于心力衰竭,其致病因源于“心之诸病”,久患“真心痛”、“心悸”以及“胸痹”等病症影响,在“禀赋薄弱”、“心用过度”、“劳伤六极”以及“外邪袭心”等作用的影响下,一旦“心阴损伤”,“心阳耗竭”就可能使机体“气血津液”无法顺利运行,导致疾病出现。不仅如此,在“分娩妊娠”、“复感外邪”或者是“情志刺激”等情况的影响下,该病症还会明显加重。在临床中医学中,对于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认识可概括为本虚标实,即心之气阳亏虚为本,瘀血阻滞、水饮停蓄为标,标本俱病,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病机。唐蜀华教授关于心力衰竭病症的介绍[1],强调该病症发病规律呈现出螺旋式特征,具体体现为:当机体出现“气阳亏虚”现象后,极易发展出现“瘀血阻滞”症状,如果延误治疗,会发展为“水饮停蓄”程度,并逐渐过渡至“气阴亏虚”状态。血瘀、水饮为标,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其病位在心,与肺、肾密切相关[2],可涉及肝、脾。基于以上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三大治则行之有效,其中又以益气温阳为主,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为辅。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pptx VIP
- 解读《GB_T 17592-2024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全面解读.docx VIP
- 中国百年工运史知识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河南省开封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pdf VIP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VIP
- 医院药品短缺管理制度.docx VIP
-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一) 物理 PDF版含解析.pdf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时事政治必考试题库及(2025年)附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VIP
- 创业基础(暨南)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期末考试题目从章节测验中选出,题目没对上,可以在章节测验中查找).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