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喜之庆,们再出发
千喜之庆,我们再出发 1950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西省第一份期刊――《江西教育》创刊。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2017年5月,在这个平凡年月的一个平凡日子里,江西省教育工作的指导刊物《江西教育》迎来了创刊1000期的历史性时刻。 本固枝荣,硕果满园。《江西教育》创刊以来,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传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江西教育》走过了1000期的风雨路,对于蓬勃发展的江西教育事业来说,是当仁不让的记录者、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这一期期刊物,记下了跋涉的艰辛,经历了起伏与跌宕,渲染了成果与精彩,更擂响了迈向更高更远目标的战鼓。我们和所有的作者、读者、教育工作者一起奋斗,一起在探索中前行,在努力中成长,我们集结了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化蛹成蝶。 几十载光阴匆匆如流水,1000期刊物层层叠叠堆成山。乘风逾越云成底,大鹏蓄势再腾飞。今昔比照,蓦然间,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媒体,飞速改变着媒体的生态。面对全新的挑战,《江西教育》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江西教育》走过千期,春华秋实,风物常在。春风起舞,希望飞?r! 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 欣闻《江西教育》出版千期,我的脑屏幕上立即映出一幅图像――千年古樟,新枝勃发,郁郁葱葱。 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教育》为江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江西教师的师德修炼和专业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江西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期刊方阵杰出的一员,江西教育期刊人已成为中国教育擂鼓人的一支生力军。 擂鼓放歌,秉持定力,是《江西教育》成功的重要根由。出版1000期,不忘什么初心?秉持什么定力?那就是,为江西教育而鼓,为江西教师而歌。概而言之,即“擂鼓放歌”! 我作为江西籍的教育媒体人,《江西教育》(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就是我的“家”。40年来,我充分体验了“家”的温暖,也与“家人”手牵手地为中国教育报刊事业添砖加瓦。 值此“千喜”之际,谨怀感恩之情,衷心祝福《江西教育》青竹吐翠节节高! 汪立夏(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江西教育》是我了解江西教育的媒介,也是我?A吐教育见解的平台,更是我钟情不渝的刊物。纸媒虽遇冷,但《江西教育》逆势上扬,靠的是一颗教育心,靠的是一种坚守。1000期不易,未来更具挑战。融媒体时代 ,依然看好和坐拥《江西教育》的亮丽风景。我,永远是《江西教育》的朋友。 叶存洪(南昌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 虽然江西基础教育的百花园里不缺种子,但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作为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关刊物,《江西教育》是赣派教育家成长的沃土。编辑、作者当共同努力,调理出最适合于种子生长的空气、水分和阳光,让种子都能拔节向上,长至参天。 罗继远 (吉安市教育局老科协) 1980年,我参加工作才三年,学校要我写一篇介绍办学特色的文章,几易其稿,竟然发表了!这是我第一次在《江西教育》发表文章,首次教师职称评审时,我因这篇文章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从此,我对《江西教育》便情有独钟。 调入教研室工作后,《江西教育》我每期必看,渐渐悟出许多门道,于是时而写作,时而投稿。文章从《江西教育》走向《人民教育》;从获得《江西教育》优秀作品奖到被评为中国教育报刊社优秀作品奖;《江西教育》又把我列为重点作者、特约通讯员。宣传教育典型,讴歌教师楷模,推广教研成果,成为我的爱好;写作,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能被评为特级教师,《江西教育》功不可没。 退休四年来,我依然坚持每年至少在《江西教育》发表一篇文章,只要发现有价值的报道线索,便请编辑部的记者和我一起去采访。退休后,市内外教育部门和许多中小学校纷纷邀请我去指导教学改革,这些都离不开《江西教育》对我的浸润。 在《江西教育》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时,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白发苍苍。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谊。《江西教育》,感谢一路有你! 雷杰能(《江西教育》报道组组长、编辑) 走过60多年风雨历程,迎来1000期纪念日。作为在《江西教育》从业多年的教育媒体人,见证了《江西教育》的成长,也收获了个人的专业成长,此时的心情喜悦无比。《江西教育》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与责任和使命同在,铁肩担道义。多年来,《江西教育》始终把推出重大典型作为重头戏,我作为一名记者,多次参与重大典型报道的采写,见证了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鲜活的典型集体和典型人物,通过《江西教育》的报道,变得家喻户晓。为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