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重家书,打捞抗战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丁重家书,打捞抗战史

张丁重温家书,打捞抗战史   民族危亡时刻,中国人表现出了应有的血性和民族气节。家国情怀,催人奋进,一封封诞生于战火硝烟中的家书,将先烈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依然能够鲜活如初,感动你我。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8月8日,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丁在“民间家书里的抗战”的讲座结尾深情感慨。   时光飞逝,他走进家书收藏领域,已经十年。   2004年岁末,时任央视编导的张丁听到一条广播,美国历史学者安德鲁?卡洛尔发起了抢救美军家书的工程,3年时间征集到5万封家书,并精选200封编写了《美军战争家书》,数月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学历史出身的张丁心头一动:每封家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美国人可以搜集战争家书,我们也可以。   他开始了行动,联合费孝通、季羡林等多位文化名人一道发起了“抢救民间家书行动”,并筹办了中国家书网。截至目前,已面向海内外征集到了近5万封家书。   十年间,张丁和他的团队陆续出版了《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廉政家书》等,今年5月,他推出了由他主编的《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战乱年代的三封家书   姚稚鲁在武汉的病榻上,生不如死,他在给妻女写信――   “在中原大会战的准备声中,武汉密布着恐怖空气,走啦!走啦!重庆、成都、香港、上海,纷纷地忙着奔波,我呢,满望到了汉口,或许在生活上有一点儿希望,如今可毁啦!乱世做人,简直不是人,过到哪里就算,也忧急不了许多!”   “我的病吗?怕不会好了,因为这里医院不但是少,而且诊费奇贵。我自从到了这里,没有洗过一次澡,这里的苦处想你总该明白。总而言之,我的病生在破业的时候,就是该死!”   姚稚鲁有个美满的家庭。淞沪会战爆发,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逃往租界亲戚家。面对难以为继的生活,1938年4月,姚稚鲁决定独自一个人到内地谋生,安顿下来,再接妻女团聚。   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这个不幸的青年,流亡总会遇到日机轰炸,兵荒马乱,难民如潮。他先后寄回上海的家书,落笔草草,不难看出姚稚鲁临终前生活的凄怆和心态的悲凉。   大约在1938年8月,姚稚鲁在武汉去世。只能说大约,谁也不知道他去世的确切时间和地点,更无从寻找他的遗骨。留给妻女的,只有十几封家书。这些家书,记录了这位失去家园的青年辗转流徙的最后轨迹   1941年12月27日,浏阳河北岸战壕里,国民革命军第41师排长褚定侯给大哥写了一封长信,时值日军重兵进攻长沙,与中国军队展开第三次长沙会战间隙。   昨日下午,师长亲自到弟阵地中侦察地形,改命弟单独守浏阳河北岸之村落据点,命弟与阵地共存亡。因此弟于昨日晚率部到守地,连夜赶筑工事及障碍物,阵地之后五十公尺处即为大河,河扩水深,无舟无桥,此真为韩信之背水阵矣。弟告部士兵“不要他渡河!”一句话,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则拼一拼。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弟一切自知自爱,务祈兄勿念。   褚定侯写此信时,日军已经渡过汨罗江,正在向南逼近。发出这封家书后不久,日军就进至浏阳河一线,褚定侯率部与日寇昼夜血战,在前有顽敌、后无援兵的困难情况下,直至全排官兵壮烈殉国,实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遗愿。   全面抗战爆发,褚定侯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先被分配到军令部,之后主动要求编入一线部队,到职不久即投入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正是因为有无数“褚定侯”的顽强不屈,到1942年1月中旬,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方胜利而告终。日军伤亡5.6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2.8万余人。这是自珍珠港事件后,二战同盟国与日军交战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1943年5月,安徽滁州的半塔镇,24岁的新四军连长程雄出发前夕正在给父母双亲写家书――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的书法很棒,笔走龙蛇。这位十几岁就能写出漂亮文章的农家子弟,国家有难,毅然投军。1938年夏,他参加了第五战区安徽省动员委员会二十六工作团,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参加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1943年5月,分配到新四军第2师第5旅任连队副政治指导员、连长等职。临行前,他给双亲写下了一封家书。   从信中可知,程雄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又以不能为父母尽孝而自责。发出此信三个月后,程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