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成治疗一例
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成功治疗一例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5.030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4科(常学锋 廖旭东 王洪涛 卢延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刘国辉)
通信作者:刘国辉,Email:liugh063@
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心脏急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46%和55%~80%lt;supgt;[1]lt;/supgt;。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充分地进行血运重建,因此疗效往往不佳。血运重建可以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理论上疗效较好。然而,由于涉及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面临巨大的风险;从时间上来看,CABG治疗未必能够及时达到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病例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6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烧灼样胸骨后疼痛,10~15 min/次,伴有胸闷,气短、大汗,本院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此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消心痛,上述症状未再发作。入院前3 h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频繁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含服硝酸甘油上述症状未缓解。查体:P 54次/min,BP 64/47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神志清,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率:54次/min,律齐。心电图(图1A):ST段 aVL导联上抬0.1 mV,Ⅰ、Ⅱ、Ⅲ、aVF、V4-V6导联下移0.1~0.3 mV,aVR导联上移0.2 mV。肌钙蛋白I 27.16 ng/mL。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考虑左主干病变,心源性休克。治疗:常规用药包括:肝素抗凝、可定调脂、多巴胺升压。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首剂量300 mg,维持量100 mg/d口服,波立维首剂量600 mg/d,维持量75 mg/d口服;术后常规应用替罗非班静点36 h。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末端至左前降支近段95%狭窄,见血栓影,血流TIMI 1级,左回旋支近段100%闭塞,考虑为慢性闭塞,血流TIMI 0级,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最窄处50%狭窄,可见侧枝循环向左回旋支供血,血流TIMI 3级(图2A)。决定行急诊PCI:送6FEBU3.5 指引导管至左冠开口,送Runthrough导丝通过病变处到达前降支远端,再送2.0 mm×15 mm迪马克球囊至前降支至左主干病变处,以12 atm×5″由远至近进行扩张3次,造影示左主干至前降支病变处残余狭窄80%,血流TIMI 2~3级,送乐普3.5 mm×36 mm支架不能通过病变处,送BMW导丝通过病变处,再送乐普3.5 mm×36 mm支架至左主干至前降支病变处,以16 atm×5″进行扩张,释放支架,造影示支架释放满意,无夹层及残余狭窄,血流TIMI 3级(图2B)。左回旋支病变暂不处理。结果:术后患者胸痛缓解,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心电图:6 h内aVL导联ST段回降,V3-6导联ST段回到基线(图1B)。
2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本例患者左主干末端至左前降支近段95%狭窄,左回旋支近段100%闭塞,相当于左主干病变,应按照左主干病变处理。血运重建可充分解除狭窄,应作为首选。那么,选择CABG还是PCI?根据2014版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lt;supgt;[2]lt;/supgt;,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左主干显著狭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端狭窄患者,推荐CABG(ⅠC);在解剖位置合适、存在存活心肌且不支持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可考虑PCI(ⅡB)。即CABG的适用范围较PCI更广泛。
但就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血运重建的及时性极为重要,CABG手术持续时间较长,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全部结束,平均4~5 h,即使仅仅是左前降支搭桥,也至少需要1~1.5 h,远远超过PCI的平均时间(30~40 min)。而且,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应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首选CABG还是PCI主要看哪个技术更成熟。中国PCI比CABG相对起步早、普及快,技术水平在全国相对较为均衡。因此,就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在中国,无论是从技术的成熟程度还是血运重建的及时性来说,在无PCI禁忌证的情况下,国内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行PCI,本例PCI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国外亦有报道,Kossaify等lt;supgt;[3]lt;/supgt;曾报道一例吻合口狭窄闭塞病变,导致广泛前壁心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