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变大师,这个非遗绣了不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岗女工变大师,这个非遗绣了不起

下岗女工变大师,这个非遗绣娘了不起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这是李宇春唱的《锦绣》,唱出了千年蜀绣的唯美风采。现实中,还就有这么一位奇女子,“绣”出了世界高度。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学艺两年。作品走进人民大会堂   孟德芝是四川成都人,1961年出生在一个刺绣世家,但家人并没有刻意培养她对蜀绣的兴趣。1978年,她没考上大学。第二年,18岁的她顶替母亲进入了成都蜀绣厂,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徒时光。   新进厂的绣娘,一开始就喜欢刺绣的着实不多,她们拜师学艺后,全靠老师傅一手调教。师傅肖福兴告诉孟德芝:“人这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花了时间,就得对得住这碗饭。”孟德芝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   刚开始学习蜀绣时,手被绣花针扎破是常有的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空调和暖气,炎炎夏天,汗珠很容易滴到绣布上,绣娘绣上几针就要用毛巾擦一把脸;寒冬季节,绣娘的双手叉会被冻得僵硬,捏不住绣花针。冷得受不了时,孟德芝就用装了开水的玻璃瓶暖暖手,再一针一线地绣下去……   一幅好的蜀绣作品,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绣。光针法就有122种之多,配色更要从上万种颜色的丝线中选出最适合的。蜀绣中最难的是“双面异色异形绣”,要熟练掌握上百针法才能绣成!刚进厂时,孟德芝也没什么特别的,唯一让厂里老工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小姑娘特别“刻苦、勤奋,一心扑在蜀绣上”。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学会这门技艺,将来还指着它养家糊口呢。   “那时候,有很多外国人到厂里参观,拿着外汇直接购买绣品,除了被面、装饰品,也有屏风、挂架,每种商品都很畅销。”孟德芝说,她独自完成的第一幅作品《茶花》,当时还在新学员作品评比中得了一等奖,她用几块钱的奖金,买了花生瓜子请师傅们吃。   虽然学徒很艰辛,但因为没有像别人那样轻易放弃,终于坚持下来的孟德芝,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厂里的骨干。   1980年,孟德芝参与绣制的巨幅蜀绣《芙蓉鲤鱼》,被挂进了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这幅作品采用的绣制手法,正是蜀绣中最为精绝的双面异色异形绣。为了这幅作品,孟德芝经常熬夜加班,下班后,时常感到双手疼痛,双眼模糊……   下岗经商后,又重新做了“绣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蜀绣开始走下坡路了,耗费许多心力绣出来的精品,竟找不到销路,孟德芝和很多人一样,也离开了蜀绣厂。她一度通过朋友在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干起了批发牛仔裤的生意。尽管一脚踏进了“商海”,但孟德芝心里还是割舍不下蜀绣,难以丢弃每天在绣布上飞针走线的习惯,每天晚上回到家,她仍会埋头绣制新作品。   就在孟德芝的生意日渐兴旺时,当年成都蜀绣厂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找到了她,劝她回厂继续做绣工。思前想后,她还是把荷花池的铺面关了,又回厂当起了“绣娘”。但成都蜀?C厂苦苦支撑到2005年,终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厂领导和所有员工全都买断工龄,离了厂。原本已担任厂工会主席的孟德芝,一夜之间也成了下岗工人。   在孟德芝的记忆中,那是她接触蜀绣以来最艰难的岁月,许多同事都从此彻底放弃了蜀绣。不久,她的丈夫也下了岗。那一年,他们的孩子刚考上大学,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下压在了她的肩头。   为了找到出路,44岁的孟德芝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求职方向,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做蜀绣。2005年底,她租下一间小门面,开始招收愿意学习蜀绣的学生。   “开始只有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学,学费500元包教会。我的门店每月还要交220元房租,所以收入微薄。”孟德芝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成都市金牛区在扶持文化创业项目,就拿着自己的作品向有关部门推介。机关大门进不去,她就在大门外苦苦守候一位位相关领导,炎炎烈日下,有时一等就是大半天。后来,区政府扶持她成立了一家蜀绣工作室。   2006年6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孟德芝和她的学生在现场绣制了一幅《太阳神鸟》,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并与各地客商签了一批订单。   第二年,在招商部的邀请下,孟德芝将工作室搬到了一个巨大的玻璃房中,16位绣工连续工作7个月,绣制了一幅55平方米的老成都地图,首次拉近了蜀绣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精湛的技艺,加上政府的支持和游客的喜爱,终于孟德芝的工作室变成蜀绣公司,并很快发展起来。不少以前的老同事也纷纷加入了进来。   从当初没有一分钱积攒,到后来买车买房开公司,孟德芝的人生轨迹因蜀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重在传承。年赚千万不满足   蜀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孟德芝的公司出名以后,慕名来学的人很多,有的是一时的热情,有的是为了挣钱。但蜀绣是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初学者是不可能以此为生的。“一般学两年,可以挣少量的钱;学五年,才可以勉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