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在护理园地栏目社区心理护理对13例HIV阳性患者生存质量影响.docVIP

发在护理园地栏目社区心理护理对13例HIV阳性患者生存质量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在护理园地栏目社区心理护理对13例HIV阳性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发在护理园地栏目社区心理护理对13例HIV阳性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HIV阳性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社区对468人进行HIV初步筛查,其中13人结果为HIV阳性,我们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结果:13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治疗、能够与家人及社会和谐、安全地共处。结论:艾滋病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法治愈,人们普遍对艾滋病患者具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对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懂得与家人及社会和谐、安全地共处,从而缓解疾病,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社区;心理护理;艾滋病;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艾滋病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以青壮年为主。目前我国确诊为艾滋病或携带HIV病毒的患者已超过70多万,其中已经发展成为艾滋病的患者已超过8.5万人[2、3]。为了提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筛查发现13例HIV阳性患者,现将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38.5岁;其中吸毒传播5例、异性传播8例。   2护理   2.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2.1.1惊恐、忧郁心理 当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时,患者身心遭受极大的打击,因没想到自己会被感染和没有心理准备而不知所措。成人患者会清楚地感知艾滋病就是绝症,自己要是患艾滋病意着死亡,此时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病人会自然联想到周围人对他的鄙视,外界对他的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所以常出现忧郁、恐惧的心理。   2.1.2怀疑、否认心理无论患者存在怎样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自己患艾滋病的事实是始终持怀疑、否认态度,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企图幻想着是化验错误,并对前去做治疗的护士旁侧敲击甚至试图偷看病历而获得再次证实,并自己去多家医院反复检查。   2.1.3自责、自罪、自卑的心理 对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艾滋病的患者感到羞于启齿,对自己的行为不停地自责、悔恨,想到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感到无尽的自卑,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   2.1.4愤怒、报复心理 认为只有行为不检点的人才会得这种病,看到别人多次放纵都平安无事,而自己竟然感染了,因此产生莫名的懊恼、愤怒,感到这世界太不公平了,恨命运不济,放纵自己或产生逆反心理,为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他人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以求的心理平衡。   2.1.5孤独、焦虑心理 患者接受患病事实后,情绪渐趋平静,由于防护知识缺乏引起恐惧[4],患病后思想恐惧、害怕随时恶化、恐惧疼痛、失去职业、担心疾病对自己的家庭、经济、生活方面造成影响。患者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处处躲避,封闭自己,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2.1.6厌世心理 患者认为这是一种令人不齿的不治之症,加上家人、社会的不理解,自己也没理由活在世上了,因而产生厌世情绪。   2.2 心理护理措施   2.2.1 尊重病人隐私,减轻压力 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有为病人保密的责任。护士主动与病人交流,对病人进行AIDS常识及相关知识的卫生教育,教育病人正视自己被感染的事实,正确看待疾病,同时认识到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护自己避免继发感染,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感染者生存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护士多听取他们的感受,适时关心鼓励,减轻压力,减少病人怨恨与敌意。   2.2.2规范不良生活习惯 取得病人信任后,护士主动与病人交流,介绍疾病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停止高危性行为,已婚者使用安全套,但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停止性生活。对报复行为者要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故意报复他人是犯法行为,告知病人不要做犯法的事。   2.2.3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患者对疾病有错误认识,不配合治疗或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绝望、厌世心理,护士应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与之多交流,并告诉病人,感染HIV病毒并不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这种感染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任何人都可能被感染,因此完全不必要有自卑、自怜、厌世心理,介绍其与其他一些感染者建立联系,定期见面,互相交流各自内心感受,宣泄不良情绪和交流保养身体的心得。这样有利于病人树立与疾病斗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