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伯承邓小平军事谋略
刘伯承邓小平军事谋略 1938年1月上旬,接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抵达太行山抗日前线,开始和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搭档;1950年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辞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赴京参加人民军队陆军大学(后称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至此,两位卓越的军事家共同战斗了整整13年,他们率领的队伍一步步发展为著名的“刘邓大军”。期间,刘邓军政互补,“偶然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做去。”(邓小平语)在共同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战斗彪炳军史的同时,他们创造了二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刘邓军事谋略思想,这一谋略思想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以民为本 发动群众 在军事斗争中,为达成一定目的而构想并运用的计谋与策略,就是军事谋略。因为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所以刘邓二人在运筹军事、思谋定策时,始终着眼政治,认为军事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军事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正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斗争,他们坚持人民战争致胜思想。比如,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始终认为,“敌我斗争的胜负,决定于人民,首先是敌占区人民的态度。”因此,他们主张对敌斗争应采取“以民为本,发动群众”的策略。 要“以民为本”,就必须爱百姓如子女、与人民共休戚,刘邓二人在这方面可谓典范。1942年12月,时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邓小平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文章为刘伯承庆祝50寿辰,文中写道:“伯承同志热爱我们的同胞,每闻敌人奸掳烧杀的罪行,必愤慨形于颜色;听到敌人拉壮丁,便马上写出保护壮丁的指示;听到敌人抢粮食,马上就考虑保护民食的办法;听到敌人烧房子,马上提倡挖窑洞,解决人民居住问题;听到了有同志不关心群众的利益,便马上打电话或电报加以责备。还是不久前的事情吧,他看到村外的道路被水冲坏了,行人把麦地变成了道路,他便马上督促把路修好,麦地得到了保全。这类的事情,在他身上是太多了。他不仅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从大小数千次的血战中,来保护我们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共产党员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本色。”师长刘伯承如此,政治委员邓小平当然不会后人。 在爱民如子、凝聚民心方面,他俩是有高度共识的。认为要“发动群众”,即“应以最大努力,利用一切可能,动员广大民众加入军队,补充现有兵团,组织新的部队,积蓄与扩大国家的武装力量,以支持长期艰苦的战争。” 根据这一策略思想,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二九师根据毛主席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领导下,立即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开创根据地的工作。一面命令各团以营或连为单位,进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继续南犯的敌人;一面抽调大批干部和一些连队,组织了许多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分散到太行山区的各地发动群众。”(刘伯承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太行山成为“日军难以征服的抗战圣地”。 抗日战争时期如此,解放战争时期同样如此。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很快站稳脚跟,正是这一策略思想。1949年10月,在回顾这一阶段的斗争时,刘伯承如是说:“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也就是说,我们的军队结合人民以广大的面来包围蒋介石孤立的点……这也就是二野在大别山战争胜利以及全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对二野历史的回顾》谈话中,提起挺进大别山后的战斗,有这么一段话:“大别山这场斗争,主要是我们政策对头,包括军事政策。军事政策就是坚决地拿出三分之一的野战部队地方化,搞军区、军分区。”正是由于广泛建立军区、军分区发动人民群众,刘邓大军才在中原落地生根。 战略轻敌 战术重敌 在军事斗争中面临强敌,如果战略上过于重视敌人,就会不敢斗争;如果战术上过于轻视敌人,就会导致作战失利。如何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刘邓二人和毛泽东是不谋而合的:战略上敢于轻视敌人,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简言之,就是战略轻敌,战术重敌。 抗战初期,面对日军的长驱直入,国际国内都对中国的抵抗能力表示怀疑。这时,邓小平代表129师全体官兵,适时喊出了中华民族敢于轻视强敌的最强音:“没有疑问的,中华民族的儿女,是要站在最前线与日寇拼命的,他们是能够以自己的血肉,换取民族的解放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下同)但是,作为世界强国,日军的战役、战术指导能力不容低估。因此,刘邓二人也特别强调:“敌我双方都有强的指导能力,都有政治上的锐敏性。”“敌人也善于研究我们,接受经验,不断改进其方针政策。所以敌我斗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全副本领的斗争;不仅斗力,更主要是斗智。”要“善于总结经验,研究敌人,提出对策”。 1937年九十月间,刘伯承率领129师北上抗日,途中他反复跟干部们讲“今后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