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惠生家世与早年经历
吕惠生家世与早年经历 [摘 要]吕惠生(1902-1945),安徽无为人,皖江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曾任皖江行政公署主任。在皖江地区,吕惠生与新四军第七师保持密切联系,对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及团结抗日力量做出了卓越贡献。依据《吕惠生日记》手稿,梳理吕惠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解读吕惠生个人思想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吕惠生;家世;早年;皖江 吕惠生(1902-1945),安徽无为人,皖江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曾任皖江行政公署主任。在皖江地区,吕惠生与新四军第七师保持密切联系,对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及团结抗日力量做出了卓越贡献。安徽博物院藏有七册吕惠生就任皖江行政公署主任时期(1943-1945)的个人日记手稿,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依据日记手稿,梳理吕惠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可以清晰还原青年吕惠生步入革命潮流的路径。 一、家世:“和气”而有“秩序”的家庭 吕惠生,1902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吕父是个读书人,二十多岁时候中秀才,后来参加会试,未能如愿,便归乡耕织,不再倾心仕途。吕父为人本分正派,《吕惠生日记》记载:“父亲不问公事,但算地方公团上一个清流派罢了”[1],实际是乡村社会的落魄士绅。“他老人家思想并不那样迂腐,对于世之所谓荣华富贵,视之淡然,待人接物,甚宽厚平易。一天到晚,任凭怎样穷困窘迫,都不改其笑嘻嘻的面容。他终身未做过抓强骗赖的勾当,家里虽然穷到没饭吃,宁愿典质衣物,不肯向他人低首乞怜也。”[2]遇事敢于秉持正义,“父嗜酒,交游极广,经年忙于排难解纷,以做好人之声远播,人咸敬爱。”[3]吕母江氏出生在一个富裕人家,吕惠生的外祖父为含山县经营漕运的富家。吕母嫁到吕家后,带来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是吕家主要的资产。“家庭收入有限,祖遗田只有十八亩,其他便是母亲自娘家带来的。可以说,整个家产都是外祖父的赐予。”[4]凭借着祖上十八亩地的遗产和娶亲迎来的嫁妆,吕氏夫妇生养三子二女。长子吕兰生,“自幼熊悍骠勇,英气勃勃。”由于是长子,又长得强壮,深得父母偏爱,“父母亦似大器视之,钟爱过于寻常。”可惜,长子并不能如人意,做事好大喜功,不学无术。常常与父亲争吵不休,不讲道理,也让母亲“气闷成疾”。二哥吕芝生,“性柔而富理智”,壮年以后,“升官发财之念极笃”,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殆亦旧世界中平凡之一人耳”。但二哥有才气,“文字甚精”,曾在中央军为幕友。[5]对于两姐姐,日记记载极少,仅仅说到“自幼少教育,见解狭隘,不贤。”[6]吕惠生最幼,也深得父母钟爱,从未受过打骂。吕家虽然子多而困窘,但家庭生活是快乐的。每年放假,孩子们都回来了时候,“家里高谈论阔之声,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可算是极快乐极有希望。”[7]吕家五间茅屋,一家人和和气气,“非常有秩序”。 二、求学:埋头苦读的“纯洁”书生 吕惠生自幼接受新式教育。日记记载:“小学时代,极顽皮不用功,但每逢考试,辄列前茅,昂然傲然颇觉自大”,以致有人评价吕惠生:“此子将来必不同凡响也”。[8]1913年8月,安徽“二次革命”失败,倪嗣冲督皖,停学办团。吕惠生所在的小学关闭,吕入私塾读书,但桀骜的吕惠生仅仅读了一个月,便与先生起争执而吵闹,被先生辞退。少时吕惠生的傲慢,也让父亲揪心。一日,先生出一上联:“春雨润花”,惠生对:“秋风枯草”。先生以为对仗工整,告知吕父。吕父却“大为不怿”,因“秋风枯草”暗含不详之意,担心“此子后必好杀人矣。”自后,吕父常以处世宽宏之道相教诲,深怕吕惠生误入歧途。吕惠生后来说:“我自入社会以来,做不欺人不害人的自勉甚久,秉父训也。”[9] 中学时代,吕惠生受老师周佛航的影响较深。周是孙中山的追随者,与黄兴等人关系密切。在课堂中“鼓吹革命,提倡实业救国,学生无不动容。”[10]由于受到实业救国思想影响,吕惠生入安庆中等农业专科学校读书,民国十年(1921年)毕业。中学时代的吕惠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是一个“用心的守规则的学生。”毕业后,吕惠生报考东南大学,结果名落孙山,给其沉重打击,“落第回家,极其羞恼,因发右额头痛之疾。”[11]回家后,“研读益勤奋,此一年中,进步颇大”。[12]1922年,吕惠生没有继续报考东南大学,而是远赴北京投考国立农业学校,终被录取,“读农业生物学”。当时投考者2500名左右,录取仅50名,可知其难度。1926年,吕惠生从北京国立农业学校毕业。大学期间,吕惠生虽然埋头求学,但并无实际收获。“我入学后,攻习殊勤,惜不得方法,无有特殊心得。”[13]“我在大学里,习的是自然科学,统治阶级的手法是把一切学问个个隔断起来,使人迷惑,堕入促狭的深潭,我就是入了潭的一个。”[14] 三、世:从“改良”皈依“现实” 大学毕业后,吕惠生思想单纯,“完全不通世故”,内心却有诸多庸俗的妄想。“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