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手工技艺活态保护探究
传统手工技艺活态保护探究 摘要:北京绢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以丝、绸、纱、绢等为主要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的立体绢塑艺术品。本文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角,在走访、调查北京绢人传承人的基础上,对北京绢人的传承、保护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保护提供新的探索路径与学理支持。 关键词:北京绢人 传统手工技艺 活态 传承 保护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野下的传统手工技艺 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中,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科学、艺术与教育价值。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活力与生产力的部分,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了学界更多的青睐。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518项代表作中,传统手工技艺占89项,超过总数的1/6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民间技艺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传统手工技艺大国,拥有丰富的手工技艺资源。目前,国内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物质形态的保护 通过实物收藏的方式、多媒体展演的方式以及书面化的方式等,将与传统手工技艺有关的实物、资料保存起来,这是对传统手工技艺所采取的物质形态保护方式。这种物质形态的保护方式最早来源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便于真实、客观地记录与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实物内容。因此,在收集到这些与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实物之后,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也由原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转变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②。 (二) 非物质形态的保护 就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生存于现实生活中、与生活水乳交融的“生活文化”,或可称为文化性的生活图像。对它的保护首先要立足并恢复它生活样式的本色,保证它在民众生活中延续流淌的生命活力。目前,国内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非物质形态保护,主要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政策。即将传统手工技艺与其传承、发展的环境共同保护起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紧密结合,使传统手工技艺在原本的环境中得到整体性、持续性、原真性、活态性的保护与发展。 二、 丝绸文化的“非遗”代表――北京绢人 绢人,也叫绢塑,是以金属丝为骨架,棉花、纱绢为肌肤,真丝为发,绸帛为衣而塑制的人型艺术品。为区别于以泥、面、陶、竹、木、骨、金属等为原材料塑雕制作的人物形象,又由于其采用的主要原材料系中国特产的绢纱绸丝,以北京制作为优,京味浓郁,故习称为“北京绢人”③。 绢人艺术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出土了身披丝绢的墓俑,刻画精致,栩栩如生。《全唐文》(卷八九六)罗隐的《木偶人》一文在介绍偶人制作过程时描述到:“……以雕木为戏,丹?C之,衣服之。虽狞勇态,皆不易其身也。④”1973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纳唐代张雄夫妇墓中出土了“绢木女舞俑”和“宦者俑”,均以木细刻而成,眉眼生动,身着绢纱等华美衣饰。《东京梦华录》记载到北宋时期,民间艺人已经能够“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⑤”了。清初《帝京岁时纪胜》则记录有“元宵杂戏,结彩为人,手持伞扇旗幡,关刀月斧,击鼓摇铃⑥”的模拟人像。20世纪初期,我国南方每逢端午还盛行制作平面绢人,赠与晚辈辟邪消灾。北方则在老人寿诞之时,以彩绢绫绸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作为礼品送给老人。之后由于战乱等原因,绢人技艺逐渐失传。 如今的北京绢人重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应邀参加在印度举行的玩偶展览会,文化部将制作展品的任务交给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同志。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艺人,使得北京绢人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得以“复活”。后来,我国成立了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大力推进北京绢人的制作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绢人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三、 北京绢人活态保护策略探究 (一) 营造良好的传承与发展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对北京绢人等传统手工技艺加大了保护和扶持力度,投入大量资金鼓励北京绢人工作室传承模式的发展,支持其借鉴商业化的生产模式并资助北京绢人旅游产品及衍生品的推广。 值得肯定的是,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北京绢人的传承确实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举措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资助北京绢人衍生品的推广导致了市场上北京绢人仿制品的大量出现。这为正规的北京绢人工作室等生产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北京绢人的销售量出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北京绢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与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一样,有其独特的传承与发展环境。这就意味着,要将北京绢人技艺与其传承、发展的环境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尽可能地按照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规律,在原有的空间中原汁原味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