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尹亲林 要让更多人喜欢徽菜
尹亲林 要让更多人喜欢徽菜 采访尹亲林,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了王义均大师的徒弟。”直到今天,尹亲林至少还会每个月从安徽到北京一次,去拜望恩师。 被师傅“雪藏”五年 1973年,尹亲林出生于安徽马鞍山一个普通农家。他的伯父尹良田是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的徽菜老师傅,父亲尹良信也是当地很受欢迎的乡厨,受长辈的影响,尹亲林从小就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他报考烹饪职高专业。“我热爱这个行业,每次见到或吃到一道新菜,我都能记住它的做法。”热爱加上天分和勤学苦练,这个年轻人很快就在学生中脱颖而出,被派到马钢招待所实习。在实习单位,他从打扫垃圾、择菜、剖鱼做起,勤快麻利、任劳任怨,博得了单位上下的一致称赞。两年后,机会来了,尹亲林被调往马钢公司北京办事处工作。18岁,他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了新的追梦之旅。 在北京,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菜系和风味,视野一下子打开了。除了做好徽菜以外,他还抓紧一切机会向其他菜系的名师学习。通常在办事处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同事们都休息或者娱乐去了,他会到附近的烹饪学校去听课。在学校,他依旧发挥勤快的特长,帮老师打下手,很快就获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和喜爱。川、鲁、淮、粤……他不放过每一道菜品的学习机会。回到单位,他会在厨房里把学到的东西反复练习,再端出去让老师傅和同事们品尝,听取意见加以改进。等到他觉得一道菜已经成熟了,再把菜品拍成照片,寄给各菜系的专家收集建议。通过这样的“三部曲”式的积累和沉淀,他的技艺越来越纯熟,离一名好厨师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也许,当一个人努力地想要达到一个目标,上天都会帮他。1999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国宝级大师、鲁菜泰斗王义均先生。刚开始,王老并没有教他如何做菜,而是告诉尹亲林:“没有厨德的厨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厨师。”后来,王义均大师也正是通过言传身教,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尹亲林的心灵里。 在其后的两年时间里,王大师只是教他烹饪的理论知识;三年后,才开始在家中手把手地教尹亲林做菜。他特别珍惜每一次向王大师学习的机会,不仅认真地学习王大师的一招一式,还坚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多种方法实践师傅的精湛手艺。 从1999年到2004年的五年中,尹亲林每次到师傅家都是骑着自行车往返三个小时,风雨无阻地学艺。王义均大师也渐渐为这个年轻人的执著和坚持所打动,终于在五年后答应收他为徒,他也是王义均大师众多高徒中最年轻的一位。 王老的悉心栽培加上尹亲林自己的勤学与天赋,使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烹坛新星,短短的几年间收获了许多荣誉,包括“第五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金奖”和一些世界大赛的重量级奖项,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和论文,也吸引来众多媒体对他进行采访和报道。2004年拜师后,王义均大师却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五年之内不许接受媒体的采访!尹亲林也体会到了恩师的良苦用心――唯有沉淀,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因为艺无止境。他谨遵师傅的教诲,直到2009年,才在师傅的首肯下,再次接受了央视的专访。这一次“出山”,他已经不单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宣传徽菜。 愿做徽菜掌勺人 虽然尹亲林对各个菜系都有所涉猎和建树,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他还是最喜欢家乡的风味。谈起徽菜,尹亲林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介绍说,徽菜是随着徽商的足迹走向全国的,也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因为安徽境内有淮河、长江、黄山等不同自然地理环境,老祖先就地取材,使得徽菜的原材料非常丰富,比如石耳、石鸡、竹笋等,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无污染的要求。同时安徽菜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菜都有故事、有说法。 采访时,尹亲林指着桌上一盘看上去呈灰绿色的细杆状菜,让大家猜这是什么食材。看看没人认识,他笑着解释说:“这叫菱角藤,是野生的水生食材,清凉败火。像这样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例子,在徽菜里体现得很充分。”接下来,他又介绍说,安徽菜烹饪技法讲究原汁原味,注重火工。但是目前看来,徽菜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传统徽菜味重色重、样式普通,如果不加改良,就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较高的需求。 创新与改良,是摆在这一代所有厨师眼前的难题。尹亲林认为,创新与融合一定是建立在对传统熟悉和尊崇的基础之上的,而不能够一味否定传统,盲目追求所谓的新奇和花哨,否则这样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源,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在开始改良尝试之前,他阅读了许多的古籍文献和老菜谱,这些资料很多是他从老书摊上淘来的,给了他很多启发。他也注重向其他兄弟菜系学习,经常走南闯北,考察不同风味技法。 徽菜中有一道经典的菜品:李鸿章杂烩。尹亲林用鲁菜的吊汤技法配以安徽当地的特有食材,大胆对这道传统菜进行了改良,并将菜品命名为“李鸿章养生烩”,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养生的需求;胡适一品锅又称绩溪一品锅、团圆锅,也是徽菜中的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