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从全国卷看近现代科技文化史的备考.ppt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从全国卷看近现代科技文化史的备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从全国卷看近现代科技文化史的备考

——从全国卷看近现代科技、文化史的备考 近几年高考近代科技史考查特点 1、选择题侧重考查近代科技的作用。 2、以科技史为情景材料,形式多样的考查时代变迁,同时注重概括、比较、论述、评价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很高。 3、从科技史(不是从科技角度)的角度,考查人类对科技的认识。4分的题有,25分的题有,12分的题也有。老师们对这个单元还是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近现代文化部分的考查 1、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相对较少,尤其是全国1卷8年来没有考过。 2、即使考到的年份,试题也都相对比较简单,大都是从文艺思潮特征的角度,通过阅读具体作品来考查,且是选择题。 3、识别几大流派的作品是关键 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 人与“神灵”的斗争——古希腊罗马文化 人与“教会”的斗争——人文主义思潮(个性解放) 人与“私欲”的斗争——古典主义思潮(理性与规范) 人与“秩序”的斗争——浪漫主义思潮(激情与理想) 人与“金钱”的斗争——现实主义思潮(写实与批判) 人与“世界”的斗争——现代主义思潮(迷惘与荒诞) 5. (2015年全国1卷)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的双刃剑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 科学是万能的吗?科技真的能带来幸福吗?这又回到了那个终极之问上,即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美国广播公司(ABC)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87%的人反对进行人的克隆,82%的人认为克隆人不符合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93%的人反对复制自己,53%的人认为如果将人的克隆仅限于医学目的还是可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循人类的共同法则,反对将羊的克隆技术滥用于人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比如过去也有许多人对于开展试管婴儿工作持反对意见,但现在试管婴儿已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也很难预料今后人们对克隆人持何种态度。 3. (2013年全国2卷)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3、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它让人类控制自然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所以,必须将科技的物质奇迹与人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重新建构起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 充分发扬人文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引导和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其从“离人的发展”转向“为人的发展”。 唯物史观: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四、近代西方文学艺术 。 薄伽丘(1313—1375 )代表作是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的《十日谈》,作者揭露了教士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