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张伯苓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
浅析张伯苓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 摘要:张伯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爱国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张伯苓先生半个世纪的教育实践证明他非常重视美育,而且有丰富的美育心理思想。本文将就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张伯苓;美育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寿春,出生于天津,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他先后在十余所高等院校担任职务,曾多次赴日本、欧美考察教育,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进修教育理论。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比较有见地的高等教育思想。张伯苓虽然在教育这一块有其独道的见的,并将之理念付诸实践,但在理论上并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就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张伯苓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戏剧教育,音乐教育和环境教育方面。 一、戏剧教育; 张伯苓先生不是文学家或艺术表演家,但先生深谙戏剧表演的教育意义。南开以训练团体生活共同合作著称,而南开最有名的学生活动就是他的新剧社。早在1909年,张伯苓先生就已鼓励学生演剧了,他还亲自为学生们写剧本,指导他们表演。他还曾以校长身份扮演剧中主要角色,使外界为之惊骇,认为其有失体统。 张伯苓先生深深体会到了“寓教于乐”的道理,所以在开办南开大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戏剧的美育功能。他提倡戏剧目的是把戏剧作为美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手段。他指出:戏园不只是娱乐场所,更是宣讲所、教室,能改革社会风气,提高国民道德。首先,他希望学生在戏剧表演中能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之通过这些感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与人生,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好提前准备。1916他在《舞台、学校和世界》一文中说:“世界者,舞台之大者也。其间之君子、小人、与夫庸愚、英杰,即其剧中角色也欲为其优者、良者,须有预备。学校者其预备场也。”其次,戏剧表演是一个团体性活动,学生们通过协作表演能明白协作的重要性,能在戏剧表演中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再者,戏剧就是一种结合了文学、舞蹈以及音乐的综合性艺术。通过此种艺术的熏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艺术,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位。 张伯苓能在一百年前就明白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并将之纳入教育,我们将之与当下的各个学校对比,我们当下的学校不得不惭愧。因为我国现在的学校(除了戏剧类专业院校外),我们的学校搞戏剧要么是为了应付教育部而草草行之,要么就是大张旗鼓地为了娱乐而娱乐,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更是对戏剧的亵渎。我们的学校应该反思,应该学习张校长,应该把戏剧教育严肃地纳入学校教育之列,依靠戏剧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实际能力。 二、音乐教育; 音乐美育思想在南开也受到了重视,虽然其受重视程度不如南开的体育和戏剧教育那么突出,但比起同时代的那些大学,南开在音乐美育这一块是算比较重视的。当然,其美育成效也较为显著。南开如此重视音乐美育的重要原因自然是因为张伯苓重视音乐。张伯苓重视音乐教育,跟其父亲有很大关系。其父张久庵先生在晚清放弃科举仕途,着迷于吹拉弹唱各种乐器,尤其擅长琵琶,被天津人誉为“琵琶张”。其父对音乐的热爱,对张伯苓有极大的影响。南开学校在音乐教育与课外音乐活动方面做得很好,也颇为讲究。张伯苓很重视音乐教师的挑选。如徐建生等音乐教师,都是当时有名的音乐教师。张伯苓还把《诗经》解释为“达情之歌”。1938级老校友李世,在《忆南开的音乐》一文中说:“回忆起来,南开的教育史非常出色的。既有普及,又有提高。同学一般欣赏点音乐,还造就了不少人才,比如现在的沈汀、李浮生等都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音乐家。” 关于此点,我国现行音乐教育现状与第一点相似,更何谈音乐美育。我们需要的不是音乐机器,而是音乐人才或是用音乐纵冶人生情怀的贤人达士。 三、环境教育; 张伯苓先生的美育思想也体现在南开大学建筑的设计和环境设计上。20世纪30年代初,南开大学已经成为天津有名的风景游览区。“当时的校园没有砖砌的围墙,也没有竹子变的篱笆。校门前有一条小河,坐小船可直达青龙潭;冬天坐冰床子可从八里台滑向城里。小门内,一条大中路笔直向西两旁有水溪和修剪整齐的矮柏、绿柳。沿河两侧各有南一桥、二桥、三桥;北一桥、二桥、三桥、四桥。大中路尽头有西极亭……,科学馆西南方有钟亭一座,内置原海光寺大铜钟。每当毕业典礼,敲钟纪念,有多少毕业生就鸣钟多少下。钟声洪亮,远播十数里之遥。”(此段为南开大学早年校园风景描写)根据此段文字,南开大学风景之秀丽实为秀丽。在南开大学的建筑上,设计者也是煞费苦心。南开的校色是紫白色象征性的要求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的品德体现了美育的心理作用。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上他不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