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月指尖上多彩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显月指尖上多彩人生

陈显月指尖上多彩人生   一针一线,绣出多彩人生,陈显月坚守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传承民族文化、更新传统技艺的责任。      一个侗家女,一根绣花针,38年孜孜不倦,沉浸在针线织就的多彩世界。   一门老手艺,一家新店面,20年生生不息,经营着指尖上的人生。   陈显月是锦屏县平秋侗寨一位普通的侗族妇女。勤劳朴实的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项目的传承人。在侗族刺绣的这片天地里,她倔强地坚守了38年。      3.5元首秀拴住一生信念   受家庭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陈显月从小就迷上了侗家女孩的必修课――刺绣。家境贫寒的她,白天要跟着大人上山劳动,晚上则跟母亲学做刺绣,在煤油灯下一熬就到深夜。   12岁那年,陈显月的父亲不幸去世,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懂事的陈显月帮着母亲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并愈发勤奋地学艺。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刺绣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只是把它当作排解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一年后,勤奋好学的陈显月终于绣完了第一件作品。“那是一对‘月亮盘’,很普通的刺绣成品,想不到有人愿意高价购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显月仍是满脸兴奋。   “月亮盘”是传统侗族刺绣的代表作品,属于小孩背带上的配件。上个世纪70年代,“月亮盘”市场价每对2.5元。购买者是一位熟人,了解陈显月家的情况,看到她勤奋好学,绣出的作品也很精致,居然主动将价格提高到3.5元。   “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农村女孩来说,3.5元绝不是个小数目。那是我学习刺绣以来赚到的第一笔钱,直到现在,我还念着那位熟人的恩情。”陈显月说。   卖出第一件作品后,“陈家女孩高价卖出了刺绣成品”的消息在平秋侗寨不胫而走,陈显月成了大家夸奖的对象。她也逐渐意识到,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侗家女孩还有其他的谋生方式。   侗族刺绣是一个庞杂的艺术体系,品种繁多、工序复杂、魅力独特。陈显月萌发了依靠刺绣谋生的念头,更加痴迷地学习技艺。随着刺绣手艺的日渐成熟,陈显月又跟着母亲学习织布工艺。从种植棉花,到织成无色土布,到染成褐色底子,再到绣成刺绣成品,仅用了两年时间,陈显月就掌握了侗族刺绣的全部工艺。可是,人小志气大的她还不满足,常常到手工出名的大娘大婶家串门,悉心向别人请教,有时一去就是好几天。   “有时感觉很累,可我从没气馁,一方面是为了生活,一方面是真心喜欢这门技艺,这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极有悟性的陈显月,刺绣水平愈发精湛,她做出的小孩背带、月亮盘、宝宝银帽、绣花鞋等工艺品在当地知名度极高,几乎供不应求。      38年坚守只为一个追求   “刺绣是侗家人生活中的一件附属品,并不是必需品。”陈显月介绍,侗家人婚丧嫁娶中用到的刺绣成品,一般都是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帮忙赶制出来的,刺绣长期以来就是一门“帮忙”的手艺。   “‘学得会、捡得累’,这是老人对侗族刺绣的戏谑之言,却也是经验之谈。”陈显月说。1995年,她在平秋大街上租下店面,专职经营刺绣产品。对于她的行为,街坊邻居投过来的是一片质疑的目光。   “靠刺绣手艺能赚钱养家,在平秋这个3000多人的集市上,没有一个人相信。”陈显月现在的徒弟杨玉银,就是当时最为质疑的一个。杨玉银的杂货铺与陈显月的小作坊挨在一起,一边是货进货出、人来人往,一边是人烟稀少、门庭冷落。   “这样沉迷下去是不行的,做刺绣养不起家啊!”杨玉银和陈显月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好。看着陈显月“不务正业”,她心里特别着急,找来姐妹们轮番“开导”,并把陈显月的针线包藏了起来。可是,“每次她都能很快地找出来,又一个人坐到门前绣花去了,弄得我们都无可奈何”。   “等我绣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就与你们一起做生意赚钱养家。”这是当年陈显月跟姐妹们达成的“口头协议”,可是,姐妹们也知道,要让她“满意”太难了。这不,陈显月所追求的“满意的作品”,20年了也没绣出来。   “姐妹们都知道,我是不会放弃的,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是我们侗家人的宝贝,说什么也不能断送在我手里。”陈显月说,太奶奶擅长刺绣技艺与染织技术,并把这门技艺传授给奶奶。而奶奶不负重望,继承并发扬了刺绣与染织技艺,又将这些技艺毫不保留地传承给妈妈。   “传到我手里,已经是第四代,我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陈显月的追求其实很简单,“我想把这门技艺传授给我的姐妹们,大家一起刺绣,一起分享,这就是我毕生追求的幸福。”   她的坚守带来了回报。2006年以来,陈显月先后获得“锦屏名匠”、“黔东南名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八件侗族刺绣作品被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中心收藏。2012年,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项目传承人,将原来反对她开作坊的姐妹尽数“收归门下”,一起探索针线技艺、分享刺绣经验。“再没有人藏我的针线包了!”陈显月笑得合不拢嘴。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