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电影艺术中民族风格
论中国电影艺术中民族风格 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说,百年中国电影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没有停止对本土化、民族化的追求。仅以电影导演而论,他们十分注重从中国文学艺术传统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从不同时代导演拍摄的优秀影片中,都会折射出浓郁的中国风情。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电影创作时,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面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传统和民族风格。 关键词:中国电影、导演、传统文化、民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电影中所体现民族风格,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百年来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程已经证明,电影这门文艺样式之所以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荣发展,并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这与其不断吸收中国文化的营养,借鉴中国所特有的民族风格密切相关的。 电影这门艺术是在其所有艺术样式中年龄最轻的,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传统的民族文化就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它的细胞中来。历代电影艺术家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年代,但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古老的文艺门类例如戏剧、文学等都会带着各自的特点和传统汇集到电影领域中来,影响和改造着这门新型的艺术。进而来适应和满足中国本土文化的需要。中国人最早拍摄影片的尝试是从1905拍摄戏剧片段《定军山》开始的。而这一现象也极富象征意义,它反映了中国电影一诞生就与民族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这门艺术在吸收其它姊妹艺术文化营养的同时,为了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而需要筛选和取舍,加以自己的阐述、改造和变形,以至出现具有更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征的电影作品。 尽管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并没有电影可以直接依傍的传统和学习的对象。受中国传统文化侵染和熏陶的中国早期电影的先驱者们,很自然地把中国传统文艺的经验技巧有机融合在电影创作之中,虽然这种追求仅局限在中国古典戏曲、诗歌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上,但从其创作拍摄的影片,都程显现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电影形态。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片头出现滔滔不绝的长江,用象征的手法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表现出来了,而正是这些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了解,并能激起他们情感共鸣的美学元素,使观众能更好的思考影片的主题和人物的命运,以及整部影片所渗透的情绪,这也成为该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少电影创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都非常注重向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学习借鉴。影片《小城之春》的影象风格在近代中国电影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本片描写的是一个小家庭中的一段情感波澜。导演费穆还是非常注意其表现的含蓄性,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审美体验的同时,影片探索了情与理,人格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本片主题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儒学传统与民族心理状态。《小城之春》它以其叙缓的节奏,富于变化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影片无论是题材、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形式的表现方面,都以景写情、以物象意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渗透出浓郁的民族情趣,形成一种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这种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叙事层面本身,使影片渗透出一种诗情。 《伤逝》是著名导演水华的作品,水华导演要求自己:“既要忠实于原著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著的艺术风格”。影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环境。其中有一场戏是涓生放小狗,本场中没有台词,只有枯藤、老树、昏鸦。通过这一切,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使观众充分感受和领路了当时时代环境的黑暗以及社会环境的悲凉。另外一场戏中涓生向子君求爱时,窗前花微微颤动,就像此时此刻人物心灵的颤抖。当子君的手被涓生紧紧握住时,花架上,一对黄雀惊飞而起,又仿佛两颗惊慌的心儿在狂跳。导演的美学追求显然是受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影片在导演的精心选材构思下使人不仅触景生情,而且触境生思,形成一种意境,真正达到“象有尽而意无穷”。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对民族美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借鉴又有改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超越了从中传统民族艺术样式如戏剧、诗词、国画形式的追求,而是致力于从审美意识上来把握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使影片渗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神韵。并且以此作为中国影视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把民族美学传统和现代电影语言融会起来,传达出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崭新的艺术风格。 影片《黄土地》吸取了纪实性电影的长处,以纪实手法逼真的记录了陕北高原和风俗文化的真实画面。而导演陈凯歌用他的镜头赋予影片更多的内涵,同时也找到了传达这些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落日下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展示了在黄土地上艰难生存、挣扎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