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多丽丝莱辛作品对女性生存困境忧虑
解析多丽丝·莱辛作品对女性生存困境忧虑 摘要:多丽丝?莱辛创作了大量的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塑造了各种经典的女性形象。通过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思绪的变化,莱辛揭示了现代女性所面 临的生存困境,特别是她们所遭受的心灵的打击、精神焦虑,强烈地表达了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忧虑。 关键词:多丽斯?莱辛;女性形象;生存困境;精神焦虑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被誉认为当代英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女作家。她的70多部作品体裁丰富,包括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传记等;主题丰富,涉及女性,种族,战争,生态,科幻,政治等 。读者可以从生态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角度去分析她的作品。2007年88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以她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多变的风格征服了文学界,终在耄耋之 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史上年龄最大的一位。 莱辛创作了大量的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塑造了各种经典的女性形象:《野草在唱歌》中的玛丽、《金色笔记》中的安娜、《十九号房间》中的苏珊、《暴力的孩子们》中的玛莎?奎斯特、《一个好邻 居的日记》中的莫迪、《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的玛拉……她们有的懦弱、有的独立、有的年轻、有的年老,但都是一个个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女性。她们在生活和感情上遭受压迫与不公正,在精神上 承受压力与困惑。她们有的以挣扎、反抗、求索自由、重塑自我来努力挣脱时代和性别强加在身上的枷锁,有的则以死亡告别这个她们已无力抗争的社会。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莱辛真诚地关爱 着每一个生命。 短篇小说《十九号房间》和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通过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思绪的变化揭示了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特别是她们所遭受的心灵的打击、精神焦虑,强烈地表达了莱 辛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忧虑。 发表于1963年的短篇小说《十九号房间》被评论界认为是与《金色笔记》一脉相承的又一部以女性视角创作的小说,是“莱辛女性意识和时代意识的合力之作。”①小说讲述的是一名有着女性意识且渴 望精神自由的知识女性苏珊?罗林斯在婚后生活中失去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把握,结果无法跳出父权制社会的理性束缚的她心灵受尽煎熬,终以精神失常,自杀作为对社会抗议和实现精神解脱的终极方法 。小说一开始展现给读者的是令人羡慕的完美家庭生活画卷。女主人公苏珊和丈夫马修带着四个孩子幸福地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别墅中。但随着对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美好生活的画卷被撕毁了。得 知丈夫的婚外恋后,苏珊的内心充满痛苦。马修的出轨使婚姻、家庭成为束缚她心灵的枷锁,她渴望摆脱妻子、母亲的角色,走出令她窒息的宽敞卧室。但长期生活在父权制度下的苏珊被“理智”套牢 了,她的 “理性”告诉她不能发怒,不能哭泣。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逃到十九号房间――一座简陋的小旅馆里的一间普通客房。她第一次看到它,就知道自己“完全属于它:这间房子一直在等她加入。” ②只有在这间房里,她才是自由的。在这里, 她不再是苏珊?罗林斯,四个孩子的母亲,马修的妻子,帕克斯太太和索菲?特罗西的东家……她不再是拥有适合各种场合服装的大白房子和花园的女主人……她想,我在这儿……③ 十九号房间已成为苏珊心灵的庇护港湾,在这里她能做回原本的自我,挣脱各种角色的束缚。在这小小的独立的天地里,她时而沉思不语、时而低声感叹、时而高声自语,以父权社会所认为的“疯癫” 表现,真实地宣泄自己受压抑的情感和思绪。在她宽敞明亮的家中,苏珊的精神得不到自由,而在这间破旧寒酸的十九号房间,她的精神、情感得到了释放。最终苏珊选择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莱辛在小说中刻画了镜子中的疯女人的形象寓意深刻,昭示苏珊拥有破裂的自我。对自由的追求使她有冲出围城的冲动,但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的理智文化又禁锢了她的欲望。情感与理智的双面挤压终 于“逼疯”了苏珊。疯女人的形象出现在一个情节里 : 苏珊在对镜梳头:“她审视着那张圆圆、坦率的、好看的面孔,清秀的黑眉毛,灰眼睛。一张理智的面孔。她梳着厚厚的、健康的黑发,心想:不过这是一张疯女人的脸。多么不可思议啊!要是镜子里 看着我的是那个黄黄的绿眼睛魔鬼,朝我干笑,那倒是更在理些……”④ 此时的苏珊身体和精神分开了。莱辛以作家的敏锐意识到二战后,现代女性面临自我分裂的危机。塑造苏珊这一人物就是抨击父权制社会的理性文化摧毁了女性追求精神自由的能力,造成了女性心灵的 扭曲。 莱辛一向关注挣扎于工作、生活和爱情中的女性。出于自身的坎坷经历,莱辛更能体会到下层女性生活的艰辛,理解她们所遭受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对于她们的生存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