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杰出通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
中国近代杰出通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 摘要: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在音乐、绘画、文艺、戏剧及篆刻方面都有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过开创性的成就。在教育活动中,他用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培养了一代人,可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通才”艺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艺术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李叔同 艺术教育 贡献 启示 一、李叔同的生平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文涛,成蹊、广平;号漱桐、瘦桐;字哀公、息霜、婴等;法名演音,号弘一。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中国近代杰出的“通才”艺术教育家。 李叔同出生于19世纪末一个富足的大家族家庭。其父李筱楼为清代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经营盐业,虽然家业很大,但并非财大气粗,而是常做善事,办过叫“备济社”的慈善团体,赈灾济贫,被百姓称为“粮店后街李善人”。李叔同为其父小妾王氏所生,在他出生时,父亲已68岁,事过四年,父亲病故,当时他刚满5岁。李叔同虽然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大家庭,但因家庭成员复杂,幼年丧父,家境日衰,似乎并不太幸运。值得庆幸的是其母王氏对他的蒙学教育要求很严,从小就从母亲习诵名诗格言,读过《百孝图》、《格言联璧》、《名圣集》、《孝经》、《千家诗》、《孟子》、《古文观止》、《四书》、《尔雅》、《说文解字》、《左传》等四书五经,同时还从赵幼梅学词,从唐静研习篆刻……在诵读经史子集的同时,他还学习新学――算术和洋文,这一切为李叔同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通才”艺术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97年李叔同遵从母命与俞姓的姑娘结婚,婚后有李准、李端俩子先后出生。次年,迁居上海,开始了他艺术创业生涯。由于李叔同年少才盛,旧学新知一应俱全,来沪后不久就参加了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许幼园的“城南文社”,显露出了超人的才华。在“城南草堂”的生活是李叔同人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他不仅常写诗文,与“天涯五友”(李叔同与上海当时新学界的领袖许幼园、袁希濂以及当时文坛名士蔡小香、张小楼等五人结拜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共同切磋,而且参加一些美术活动,1900年组织“海上书画公会”,后来还发起组织“乐石社”,从事篆刻研究,并自编《李庐印谱》,接着出版了《李庐诗钟》,当时他的影响正如他自己在《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一文中所描述的“二十文章惊海内”①。1905年,正值李叔同“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慈母病故,这对李叔同是沉重的打击。加之目睹八国联军攻陷津京,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他曾在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门下,南洋公学于1903年爆发学潮,结果遭到当局镇压而解散,自己小家和祖国这个大家的前途一时在他眼前似乎都看不到光亮,于是毅然决定出走他乡,寻求新知,意欲探索救国途径。1905年秋,他踏上前往东洋的轮船,漂洋过海。 在日本,李叔同与曾孝谷(延年)创办了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春柳社”的社务分美术、音乐、文学、戏剧四部。李叔同对话剧艺术格外倾心,1907年2月他亲自在东京骏河台中国青年会礼堂演出的《茶花女》中的两幕,受到日本戏剧界的高度评价,日本戏剧权威松居松翁说:“中国的俳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李君的优美婉丽,决非日本的俳优所能比拟……”。②李叔同不仅戏剧表演技能高超,而且在东京美术学校所学的西洋画,也是当时中国油画界的顶尖水平。 1911年春,李叔同学成归国,在老家天津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担任图画教师,1912年,去上海担任上海城东女学的图画教师和《太平洋报》主笔,并负责画报副刊,在此期间,李叔同结识了许多文化界名人,开创了中国报纸广告画。同年秋季,《太平洋报》停刊,他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开创艺术教育新篇章,使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宛如一所“艺术专科学校”,可见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的效果。 1918年7月,博学多能的“艺术全才”的艺术教育家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他毅然告别任教六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正式出家为僧,成为众人知晓的“弘一法师”,开始了他的另一种新的人生。李叔同皈依佛门,身为“弘一大师”的他乐此不疲地投身于弘法的事业当中,正如他自己所言“余将尽其绵力,誓舍身命而启导之”。弘一大师云游四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宣扬佛学文化而忙碌。直到1942年9月,“弘一法师”还在为弘法做最后的努力,在温陵讲经。同年10月13日晚8时在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里圆寂。“弘一大师”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去了他要去的极乐世界。 二、李叔同为艺术教育事业所作的主要贡献 李叔同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通才”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由于他夯实的蒙学基础和聪慧过人的天赋及高尚的人格修养,使他在学习各种知识都非常专注,达到了同一领域的极高的水平。在绘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