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第八章 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 训练与服务;CONTENTS;第一节 言语残疾概述;一、言语残疾的概念;二、言语残疾发生的主要原因;三、言语残疾的类型;3、失语: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能丧失或受损,表现为语言的感知、理解、表达和组织运用能力等的临床综合征。 4、构音障碍: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发出有意义言语时出现构音不清和声韵调异常等现象,从而影响言语的可懂度。 构音障碍 ;5、发音障碍 指由于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等。 6、口吃 言语的流畅性障碍,表现为说话的时候拖长音、重复、语塞等 ;补充一: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二、自闭症的主要特征;(二)沟通方面 自闭症儿的沟通困难有极大的个别差异,大多数显示有严重的语言发展迟缓和障碍程度。障碍症状呈现百态,如有全然无法理解名词的自闭症、或无理解能力却能片段说出广告词的自闭症儿、或为遵循固定步骤或情境判断而凑巧完成语言指示者、或平素哑口无语却又显示其名词语法理解能力渐增者、或如聋者能模仿口型却无语音者。;(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没有意义的仪式化动作,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会有一些特殊的恐惧,如害怕毛绒玩具;身体的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迟钝或敏感,喜欢不停的旋转。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如一段绳子,一个食品袋等。 ; 即三大类核心症状:;孤独症的诊断;A、在下列(1)、(2)、(3)三项中(共12小项),至少要符合6小项,其中包括(1)小项中的2项,(2)、(3)项中的至少1小项。 (1)社会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b. 不能与同龄人交往。c. 不能自发地与别人分享欢乐、兴趣、成就等(例如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不能带给或指给别人看)。d. 在社交与情绪上不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 ;(2)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言语发育完全不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b. 有一定说话能力者,在提出话题和维持谈话的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损害。c.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d.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 ;(3)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表现如下:a.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b. 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c.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d.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B、3岁以前,在下列三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已有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 (1)社交相互关系。 (2)用于社交的言语。 (3)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 C、以上症状不能用Rett障碍或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婴儿痴呆)来解释。 ;三、孤独症的主要干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是行为训练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方法。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教导孩子学习那些会促进发展的技能,帮助他们尽量独立,提高生活质量。 ABA是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DTT,又称分解式操作法、离散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指令、个体反应、结果于停顿),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基本原理 前因-行为-后效原理,也称为A-B-C原理。所有应用行为分析的操作手段都包含对ABC其中一项或几项的操控。 前因是指在行为发生以前就存在或发生的环境中的刺激,后果是指在行为发生以后发生的刺激的改变。前因和后果共同决定了行为如何改变。如果在未来该行为发生的频次增多,该后果被称为强化物;反之如果该行为发生的频次减少,该后果被称为惩罚。;行为的四种功能: 1、实物强化行为(获得实物或满足要求) 问题行为通常发生在孩子的要求被拒绝时 “实物”不仅是指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也可以是活动、做事的方式、规则、模式等 2、注意力强化行为 问题行为通常发生在孩子想要获得他人的 注意力时 ;A、在问题行为发生时,父母常常会告诉孩子“不要这样做”(有的时候是不得不,因为问题行为可能导致安全问题或财物损坏) B、然而,当这样做时,孩子获得了父母的注意力。他们并不在意所获得的注意力是正面的还负面的。 C、所以,同样的行为在将来孩子想要获取父母的注意力时会不断发生 ;3、逃避强化行为 问题行为通常发生在给孩子下达指令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