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医学课件.pptVIP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医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医学课件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 毒性作用;血液毒性(hematotoxicity) 1.概念 药物对血液的形成和功能的影响 2.内容 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 对白细胞的毒性作用 对血小板的毒性作用 骨髓抑制 典型例子 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损伤和抑制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系统的主要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参与生理性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正常成人白细胞;白细胞 ;粒细胞;白细胞粘着、游出、向炎症灶移动示意图 ;中性白细胞的吞噬过程示意图;血小板;淋巴细胞库;白细胞;; 一、对红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血红蛋白减少;贫血;红细胞毒性作用举例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免疫性溶血、氧化溶血(溶血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铅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物和硫化氢中毒 ;高铁蛋白血症临床表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Fe2+ 代表药物:伯氨喹、非那西丁 作用机理(非那西丁):其代谢产物对氨苯乙醚通过羟化,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发绀等缺氧症状。;非那西丁 代谢产物均具有高氧化能力 ;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相关药物;发生机制;发绀机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救机制;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氧化溶血 原因: 1)服用“氧化性”药物如非那西丁 2)出现异常血红蛋白M或H 3)有G-6-PD缺乏的病人应用某些药物如伯氨喹、磺胺类、亚甲兰等;机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红细胞不能维持足够量还原型谷胱甘肽,所以氧化剂药物得以在红细胞内形成过氧化氢,氧化谷胱甘肽,使血红蛋白发生氧化及变性,在细胞内沉淀海因小体(Heinz bodies,亨氏小体)。 海因小体的形成过程不可逆,并可进展为海因小体溶血性贫血(Heinz body anemia)。;光镜下的海因小体 ;伯氨喹等药物诱发的氧化溶血机制 ( G-6-PD缺乏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 机制:铅可抑制亚铁血红蛋白生物合成酶δ-ALAD,影响肝脏中血红素合成,从而引起贫血。 治疗:通常采用螯合物,如青霉胺、EDTA、二巯基丙醇等。;;铅可以抑制血红素的合成与铁、锌、钙等元素拮抗,诱发贫血,并随铅中毒程度加重而加重。尤其是本身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 ;湖州血铅事件;2009年以来各地血铅事件 ;2010年7月,云南大理84名儿童血铅超标,系当地村民土法“小氰池”提金所致。 2011年1月,安徽省怀宁县血铅超标儿童数量达100多名,认定博瑞电源有限公司所产生的铅污染为此次事件的肇事主源。 2011年3月,浙江台州上陶村等3个村庄共检测597人,血铅超标168人,其中儿童53人,需要驱铅治疗3人。这是一起由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的铅污染事件;毒物引起的低氧血症;一氧化碳中毒症状;CO、CO2、CN结合;一氧化碳中毒 竞争性地抑制O2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素氧化酶;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药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表 ;分级表意义;(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利用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 (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骨髓抑制的药物;血细胞的寿命短;粒细胞减少;ANC1.0*109/L,感染发生率呈比例升高。ANC0.5*109/L,包括78%的败血症和90%的播散性真菌感染。? ANC0.1*109/L,持续3周所有患者感染,持续6周严重感染,死亡率达80%。 ;粒细胞减少症 1)对增殖的影响:烷化剂、氯霉素、保泰松 2)对功能的影响:少见,如糖皮质激素 ;氯霉素;保泰松 ;糖皮质激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药物;白血病(血癌);化学源性白血病 引起的主要白血病: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致白血病物质:烷化剂、苯、抗癌抗生素、抗代谢物、抗有丝分裂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银屑病治疗药(乙双吗啉、乙亚胺) 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类) 非甾体抗炎药(保泰松、吲哚美辛);血小板减少症 1)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抑制—肿瘤化疗药 2)血小板破坏增多:免疫介导—青霉素、奎尼丁、血小板抑制剂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继发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出血性疾病 1)抑制凝血因子合成:抑制肠道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