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diversity analysis of culturable bacteria in deep sea of south pacific circulation reg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new marine bacteria.docx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diversity analysis of culturable bacteria in deep sea of south pacific circulation reg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new marine bacteria.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diversity analysis of culturable bacteria in deep sea of south pacific circulation reg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new marine bacteria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摘要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其整体功能的基础,一直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深海是一个永久低温(热液口除外)、高压、黑暗的极端生态环境,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理想来源。南太平洋环流区(SouthPacificGyre,SPG)位于赤道以南、南美洲与澳大利亚之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环流区。研究表明,这片海域的有机物沉降速率、细胞丰度及微生物代谢活性均低于以往研究过的深海沉积物,南太平洋环流区的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好氧菌为主。迄今为止,对这一海域的海底生态系统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IntergratedOceanDrillingProgram)329航次获得南太平洋环流区7个站点的深海沉积物和底层海水样品,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进行了16SrDNA测序鉴定,并分析了其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对深海沉积物中的部分菌株进行了淀粉酶、明胶酶、酯酶(Tween20、Tween40、Tween80)、纤维素酶等6种酶的活性检测。另外,本文还对2株海洋新菌进行了分类鉴定。从南太平洋环流区7个站点的深海沉积物中共分离出229株细菌,这些菌株属于5个门,50个属,95个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有106株,在数量和种类方面均占主导地位;厚壁菌门(Firmicutes)60株,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16株,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4株,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39株,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株,酵母菌(Yeast)1株;革兰氏阳性菌即放线菌和厚壁菌共占总菌株数的70%。优势属包括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厚壁菌门)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放线菌门)等8个属;优势种包括云南微球菌(Micrococcusyunnanensis)、南极微球菌(Micrococcusantarcticus)和科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cohnii)等18个。另外有10株细菌可能为海洋细菌新属或新种。对部分菌株的6种胞外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许多菌株都具有胞外酶活性,而且在4?C的低温下,仍然有许多菌株具有较强的酶活性,其中具有明胶酶和淀粉酶I活性的菌株最多。从南太平洋环流区7个站点的底层水中共分离出176株深海细菌,这些菌株属于5个门,31个属,79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有143株,在数量和种类方面均占主导地位;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7株,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2株,厚壁菌门(Firmicutes)11株,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6株,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株,酵母菌(Yeast)2株。优势属包括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等10个属;优势种包括居珊瑚假交替单胞杆菌(Pseudoalteromonasparagorgicola)、子午盐单胞菌(Halomonasmeridiana)和坎氏弧菌(Vibriocampbellii)等12个种。另外有9株细菌可能为海洋细菌新属或新种。从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暴发时期青岛近海海水中,分离得到两株好氧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ZXM100T与ZXM098。细胞呈卵圆形至不规则短杆形,无鞭毛,有聚羟基丁酸酯(PHB)累积,不含菌绿素a。可以生长的NaCl浓度范围为3-9%(w/v),温度范围为22-28oC。主要的脂肪酸种类为C18:1ω7c、C18:0和C16:0。ZXM100T含有的极性脂种类为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磷脂(L)和一种无法确认的胺脂质(AL),主要的呼吸醌为Q-10。16SrDNA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XM100T和ZXM098属于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通过本研究结果分析,菌株ZXM100T和ZXM098鉴定为红杆菌科的一个新属新种,将其命名为浒苔缓生菌(Lentibacteralgarum)。该种的标准株为ZXM100T(=LMG24861T=CGMCC1.10234T)。标准株的DNAG+C含量为54.6mol%。从黄海近海文昌鱼繁殖区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H50T,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反应检测为阳性。细胞呈卵圆形,无鞭毛,含菌绿素a,有聚羟基丁酸酯累积。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为0-37oC。主要的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