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的周有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里书外的周有光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传》   周有光的传记类作品,近些年来并不少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传》(高亚鸣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这本书,以九个章节的篇幅,用全景式的叙述方式,客观地梳理了他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本书用平视的眼光,将周有光历经晚清、北洋、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的经历,进行立体“画像”,书中对周有光形象,没有英雄史诗般的塑造,而是尊重史料,还原了一个本真、平凡的学者形象。   阅读本书,是清晰认识周有光的过程。周有光乃笔名,其本名为周耀平,190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书香门第,年幼时念过私塾,少年时读过新式小学和中学。年轻时他分别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主修经济,兼习语言学。20世纪30年代初,他和“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结婚,后赴日留学。抗战爆发前夕,他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同时在沪上银行界兼职。抗战胜利后,他继续在银行业界工作,并被派驻纽约、伦敦。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主讲经济学,并在新华银行兼职。50岁之前,周有光主要从事经济工作与研究,语言文字学对他而言,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   人生充满了偶然。1955年,周有光奉调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事语言文字研究。他在本书中回忆,自己从未想过进入这个领域,完全是边学边干。其实任何学问和事业偶然转向的背后,都有其必然:他除了古文基础好,还精通英语、日语、法语。正是因为他具备开阔的语言学视野,这为他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当时,多数人主张用汉字笔画式字母的人占据多数,即便他的连襟、著名作家沈从文也反对他主导的汉字拼音用拉丁文字母。   本书中写道:“在和同事们经过三年的研究之后,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三原则,即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并阐明汉语拼音方案有‘三是三不是’:不是汉字拼音方案,而是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方言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拼音方案;不是文言拼音方案,而是白话拼音方案,这些原则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   1958年,由周有光主导的《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促成国际组织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现在人们使用汉语拼音习以为常,然而回头来看,周有光主导的汉语拼音方案,对于现代语言文字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汉语拼音方案》以其国际化、音素化的严密设计,使得不能准确表音的汉字有了科学的注音工具,为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索引排序、工业编码、制定手语等提供了前提条件。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后,采用拉丁文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国际化、推广普通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些意义层面讲,周有光是受之无愧的“汉语拼音之父”。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传》这本书,是以他者的角度,重点围绕“汉语拼音之父”中心议题展开叙述。而《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周有光 口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则不同,主要是周有光的“口述历史”。此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周有光1996-1997年间的口述录音整理,在2014年补充了一段“尾声”。他当时口述时已91岁,但他所口述的内容,并不止这91年,也追溯他的家世和见闻。而在补充“尾声”时,他已是109岁,称之为“百年口述”名副其实。   在这本口述史中,周有光从家庭渊源谈起,细数清末至今的历史剧变,透过敏锐的眼光和超强的个人记忆,讲述曾经亲身经历或耳闻的大量有趣的情节,集中表现了中国百年各个历史节点给人带来的影响。全书内容覆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战争、经济、文化、爱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内容,其中涉及中外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如:吕凤子、刘半农、胡适、沈从文、陶行知、梁漱溟、聂绀弩、邹韬奋、卢作孚、梅兰芳、常书鸿、?w元任、老舍、马寅初、叶圣陶、胡愈之、爱因斯坦等。   周有光口述往事时,不仅善于描述当时现场、事件、人物的命运,还与中国之外的世界形成相互比较和参照。由于是口述,书中文字的语言风格随意、自然、活泼,充满智慧、乐观、幽默的基调。本书出版之前,有人就知道周有光和爱因斯坦的交往,但是交往到何种程度,各种传言不绝于耳。   书中,周有光回忆,20世纪40年代时,自己在美国工作,通过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何廉牵线,和爱因斯坦有过交往。由于两人领域不同,因此仅仅聊些生活琐事。印象中的爱因斯坦非常友好,穿衣不讲究,也没有名人架子。正是因为无法专业对话,故他对于爱因斯坦的记忆,印象并不深刻,而爱因斯坦“人的差异在业余”之名言,周有光一直记在心里。爱因斯坦认为:一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